关灯
护眼
字体:

退下,让朕来(1837)+番外

作者:油爆香菇 阅读记录

哪还有刚才虚弱疲乏的模样?

被留下的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交错之间满是火药味,一边虚伪地恭贺彼此,一边暗暗较劲儿。为什么较劲儿?自然是为抢人啊!现在不可劲儿抢人,回头管个空衙门?

他们要抢人,被抢的目标群体也心思活泛起来。试问,谁不想进入心仪的机构?

从今日会议来看,最冷清的部门就是与王室相关的光禄寺、宗正寺、太仆寺……进去了升迁无望。能去热门部门,谁想去冷门的?若是能当个侍郎,谁想当员外郎?

更别说工部尚书空着,右仆射也空着。

主公为了平衡势力,这两个位置大概率会给世家中人,借此拉拢世家归心——

不管之前闹得多僵硬,只要王室世家利益趋于一致,即便此前势同水火,以后也能如胶似漆。再者,康国建立,组建朝堂,稳定地方,仅凭沈棠原先的人手根本不够。

世家对教育的垄断,她怎么招贤纳士都避不开这个群体,给点儿甜头是必然的。

沈棠窝在主帐歇了一会儿。

屁股刚坐热,顾池便过来了。

她扬眉:“你怎么不去抢点人?”

作为国主,沈棠此次放权堪比泄洪,允许三省主事和各部尚书自己挑选班底,这就是明晃晃告诉他们可以挑几个“自己人”。

“提拔了对方,对方不得感恩戴德?”

日后不管是立足朝堂,还是管理各自一亩三分地,都是非常有利的。当然,他们可以写推荐名单,允不允许却是沈棠拍板。

“主公允许吾等提拔副手属吏,吾等也要感恩戴德。”顾池一语揭穿了沈棠把戏,眼前年轻国主毫无怒色,反而递给自己一杯飘着果香的渴水,他接过,笑道,“让他们自己去抢吧,御史台就不凑这热闹了。”

御史台性质特殊,不仅要看能力,还要看秉性、出身、家世,最好是清白出身,没什么利益勾结,性格刚毅且直言不讳的人。监察百官就不能畏惧强权,任何时候该说就得说,顾池准备花点时间慢慢物色。若有必要,还能翻翻辛国和庚国的遗产,看看两国御史台有没有刚正不阿、一身反骨的!

能扛得住两国王室高压还坚持为官初心,绝对是御史台的好苗子!若是能捡几个跟崔善孝一般特殊的监察御史,牢牢管控地方机构,哪用愁政治不清明,社会不和谐?

沈棠道:“这倒也是。”

二人躲在这里炫了好几杯果茶渴水。

顾池眼尖看到沈棠手边摊开一本册子,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有些还经历好几遍涂改。沈棠注意到他视线,伸了个懒腰,揉揉酸胀的眼:“这是要给吏部的,关于官吏选授的一些规矩……有些规矩一开始就要立下,免得日后被人钻空子钻成了筛子。”

任何东西的腐烂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往往是从不被人注意的角落悄悄开始,偌大一个国家同样如此。有可能是从上往下腐朽,也可能是从下往上蔓延。地方基层偷奸耍滑,再好的政令也维持不下去,同理,上层出了毛病,上行下效也会影响下方。

沈棠能做的就是抓紧各个细节。

盯着它们落到实处。

例如官吏的任用限制。

其一,回避亲属。

例如双方不能是同一机构的上下统属关系,两方职务也不能有联系。典型例子就是有亲戚来考试,负责考试环节的人若与考生有关系得回避。隐瞒不报不回避是重罪。

至于父子/女同朝什么的,沈棠允许。

谁当官不是为了家人和前途?

回避是为了政治更清明而不是变浑浊。

若是因为朝中有一个人当着官,便绝了其他族人亲戚上进的门路,这就是结仇。

不仅当官的族人会被咒骂憎恶,连沈棠这个国主都会被他们掀翻。例如甲乙两个家族有仇,甲家族有个子嗣有才华,乙家族为了断绝甲家族后路,收买甲家族纨绔,给谋小官,让人占着茅坑不拉屎,彻底杜绝甲家族入朝的希望。这合理吗?一点不合理。

再者说,沈棠帐下也有不少亲戚组合。

例如赵奉父女、云策师兄弟、褚曜师徒、荀贞父子……总不能将他们都拆了吧?

如今世家变得乖顺,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将希望寄托下一代。扼杀人家的希望,不怪人家跟你拼命!沈棠对此自然要慎重。

除了回避亲属还要回避籍贯。

官吏不能在祖籍所在的州郡县任职;任期满之前,若非贬职等因素,不得更换任职地点;直系亲属犯罪,不允许考功……

沈棠看了一眼顾池,福至心灵:“你一来,我又突然想起来一条——御史台监察御史要避开祖籍或者曾经的任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