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七零当软饭绿茶(528)+番外

作者:一朵朵云 阅读记录

赵盛看着中间人,冷淡直言,“核桃巷子四间屋子带菜窖的院子出手,再要6份5斤干海货。”

中间人走流程询问:“货有,院子急卖还是高卖?”

急卖只能拿到房子原价的八成,但拿钱很快,院子抵给中间收购的人,再由他们转卖,不过从他们手里倒一手,价格基本要涨原来房价的一半。

高卖就得等,耗时间,中间收购人帮忙牵头拉线,收受买卖两方的抽头。

赵盛余光一直留意着四周,字斟句酌冷声道:“高卖,除开房子原价,多出的钱你抽7成我只拿3成,多给你的5成算佣金。

帮我打听一下南边光东省浅圳或者海市的院子,院子不需要太大,能辟出块种菜的地就行,最迟不超过来年五月。”

其实找一处更靠近港市的山区买屋子更好,不过外地人突然跑到偏远村里置业实在太扎眼也反常。

中间人得了利头,殷勤两分,笑着凑近卖主,压低声音,“要图吗?跨山图。”

打听浅圳和海市的人,想做什么他们道上自然懂。

第377章 1977年来了

临近年底,赵盛跟中间人谈完院子的事,给了30块钱拿了6个干海货包。

两个干海货包当年礼寄往大西北农场。

给厂长徐仕达送一份,孙大娘跟堂嫂一人半份。

剩下的两份给馋猫和儿子加餐。

海货包有虾干虾米海带海鱼还有一些干贝类,馋猫喜欢吃虾,小家伙像她应该也会喜欢。

等过了年应该就能吃了。

来年开春以后他再往西北寄一次干货,至于再往后下一年的年礼他可能就顾不上了。

跟农场扯上关系的这件事不能托人帮忙,就算有人愿意帮忙他也找不到买干货的路子。

赵盛也不可能临走了还给自己挖坑跳,告诉别人自己在那个地方用什么暗号买什么东西,不是想蹲铁窗就是脑子有病。

不是他当人女婿不孝顺,要撂挑子,实在是现实摆在眼前。

赵盛不可能明明有新出路还窝在原地混日子,带着林亦依跟他去港市是肯定的事。

林亦依喜欢花喜欢住大房子,像照片上哪有的洋房花园,她肯定喜欢。

心肝嫁给他的时候什么东西也没要,就只有一个要求要过好日子,他是她男人答应过她的事肯定做到。

说拐跑人家女儿的话,赵盛心里是不认的,林亦依是他媳妇,不跟他夫唱妇随要上哪去?

出了邮局,赵盛径直去了核桃巷子,把院子里以前置办的被褥卷起带走。

炕柜不是什么好木料就没搬。

到了国营饭店,给林亦依又打包了两饭盒虾,简单吃过午饭就开车往回赶。

秀水镇这一段时间他估计是不会再来。

公车私用,都是心照不宣的事,赵盛中午就该到金鸡镇的矿区拉货,拖到了半下午。

不过年底事忙,只要不出岔子运送原料的时间早一点迟一点也不打紧。

泽县小雪

钢铁分厂出了闹贼事件,没引起多大骚动,但运输队的人多少传了些闲言碎语。

不过没见到有家属进厂里闹事,也就不了了之。

老刘工突然没了,死因说出去不好听,老刘家里人对外也只说是病死。

刘家父子几人没人会开大车就直接拿了工位费平分,至于在老家养着的两个闺女根本没人提一句。

各自分得一笔意外财就欢天喜地的家去了。

这边安生了事。

运输队空出的司机名额就让人蠢蠢欲动,一大把人变着法的想挤进门。

送礼说话的,来往走动牵线的,奔波办事索好处的,一时之间让本就热闹的运输队又哄抬高了一大截。

后面几天,公告栏升职工等级的事情一出,前后一叠压又议论几天,兜兜转转就到了1977年的元旦。

港市。

从去年十月初知道身世开始,钟许就意志消沉,难以接受现实翻天覆地的变化,落差太大,浑浑噩噩了两个多月。

白天在杨氏企业做一份闲散工作,下班就把自己关在家里。

要是没有闹出抱错孩子的戏码,每年元旦他都跟钟氏夫妇在南洋洲跟外祖母一家庆祝。

看着屋里堆放的杂物,换下来没及时清洗的衣服,以前他哪里需要做这些琐事?

等了这么长时间没听到钟家传出继承人的消息,钟许避开钟氏夫妇下班回家的时间,往钟家住宅打了通电话。

钟宅在重新装修加上过元旦,家里只有保姆梅姐留守。

铃铃铃....

电话声响,梅姐快速小跑到客厅拿起电话:“喂,这里是钟家,请问你是哪位?”

听到是佣人的声音,钟许笑道:“梅姐,是我。”

“钟少…”梅姐发现自己叫错,连忙改口,“钟许先生,请问你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