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谁也没出口否认。
赵力嫌丢面子,马冬梅是自卑。
赵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没有长时间从事体劳力,又或者是与书为伴的原因,多了几分本该有的意气风发。
常年劳作佝偻着肩膀的马冬梅好像比丈夫大了好几岁,没进过省城的畏手畏脚,就算强撑,也是能让人感觉得出来。
“你能跟我说明白点吗?什么急事?我想知道。”马冬梅执拗一个问题。
到底是执拗这个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她自己都说不清楚。
赵力没往床铺上坐,跟她始终保持两步开外的距离,“同学家里出事,问大家借钱,我想着家里有攒的钱,一时也没地方用就暂借了出去。”
怕她再问,又补了一句,“同学给我打了欠条。”
话音落下,室内陷入静默。
好半响,马冬梅才木讷应声,“哦。”
“你...你还好吗?...没遇到什么困难吧?”
赵力冷淡:“没有。”
“你怎么不回信,是没收到吗?”马冬梅搜肠刮肚的想着要问的话,免得白跑一趟。
赵力反问:“什么信?我回学校再问问。”
原来是他没收到,不是不回,马冬梅松了口气,“你没事就好,我明早就回去。”
看出赵力看到她的出现并不高兴,马冬梅也知道他肯定是嫌她丢脸,低头看了下自己脚上的布鞋,沾了些灰尘,让本就洗得褪色的布鞋更加脏污。
她不自觉的往后藏了藏脚,像藏她自己。
说完又陷入久久的沉默,谁也不知道再说些什么。
距离隔开的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也会是他们这样的尴尬陌生。
最后,看着赵力提着网兜离开的背影,马冬梅没有上前,她连拉他一下衣角的勇气都没有。
一个冷淡的眼神就足够让她退缩。
次日一早,正如她怎么来的又怎么悄悄的离开。
在日出之前,带着些心灰落荒而逃。
坐了两趟汽车,走到回村的那条碎石泥路,马冬梅低头看着自己踩满脚印的旧布鞋,又想起林亦依永远干净崭新的皮鞋。
第一次生出无限渴望与向往,她想要成为她,林亦依从挣不了几个工分睡草棚的知青活成全村人都羡慕的女人。
她以前觉得自己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就很知足,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并不是。
林亦依的每次出现,穿的什么衣服辫的什么发辫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她那么耀眼,说的话肯定是对的吧?
......
海市。
受托人再次得到港市的最新委托加急任务,高个和眼镜次日就坐上去北边的火车。
想必这也是年前最后一单事物取证委托办理。
第372章 暂时
由南到北,车窗越关越紧。
火车哐当哐当作响,两天两夜的行程,在中午到了泽县,短暂停歇它又继续往更北行驶。
下车之后,两位受托人直接问路找到钢铁分厂,可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了些,正是午休时间。
只能先去吃饭再找个招待所休息,等到下午上班时间之前再去厂外大门口附近等人。
赵盛从梨花巷子骑着自行车进厂里上班,还没到大门口,相隔老远就看到厂外路边树下的两张熟悉面孔。
对方好像也看到了他,朝他打了个手势,避开了人流,一前一后去了人少的巷子。
赵盛推着自行车,架起脚架,直问来意,“两位同志这次来有什么事?之前不是说了到此为止吗?”
“赵同志,我们这次是来向你转交一封信,你先看一下。”眼镜受托人拿出包里信件。
想着还要上班,没太多时间耽搁,赵盛直接接过,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合照和一页信纸。
花园洋房外的院子里坐着位气态不凡的老太太,身侧是一对中年夫妻。
不过须臾,赵盛记忆里缺失的空白画面被填上了。
再翻看背面,有一行小字。
盼吾儿钟嘉盛一家归聚,愿四世同堂。
1976年10月28日。
看到上面的名字,赵盛瞳孔微缩,乍现天光照得他眼眸倏明倏暗,手上拿照片的力道不由重了一分。
又转到正面再看了两眼。
缓慢装回信封,赵盛再展开信纸,快速细阅。
嘉盛;
见字如面。
得信之喜,旷若复面,你的照片我与你母亲反复看之。
每念你之过往之艰辛,我与你母亲痛心疾首,夜不能寐。
势局拒也,身份受限,则我与你母亲难以赴北与你相见。
造化弄人,只字难表万千。
罪魁祸首已惩办入狱,可仍难消我心中之恨,心中之憾。
往事皆成云烟,无力回天,只望你愿意来南边相聚。
你母亲已为你重新装置新居,日日盼着你携妻儿一家来南边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