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到甄嬛传,我要当皇后(66)

作者:嫚嫚来 阅读记录

宗人府?家世记载?我猛地站起身,袖中的茶盏险些滑落。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冰锥般刺入脑海——难道太后和端妃想借“祖制”做文章?

清朝祖制,皇后人选不仅需德行兼备,更需家世清白显赫。乌拉那拉宜修虽出身满洲八大姓,却因毒害皇嗣被废;我甄嬛虽挂着汉军旗甄家的名头,可谁都知道这身份是太后当年为了抬举我硬安上的,论起真正的家世根基,远比不得出身将门的华妃,更遑论当年以侧福晋之尊入府的宜修。

端妃呢?她出身将门,父亲是正白旗的将军,兄长在军中也有职位,论家世,比我只强不弱。更何况,她当年被华妃灌下红花汤致其不孕,早已是宫中人人皆知的“苦主”,若此时太后以“抚慰功臣之女”、“彰显皇家仁德”为由,旧事重提……

冷汗瞬间浸湿了我的后背。端妃这步棋下得真是精妙!她一面在我面前扮演着温婉盟友,一面却借太后之手,悄然布下了夺嫡的天罗地网。她知道我与华妃斗得两败俱伤,知道眉姐姐和敬妃无心后位,更知道皇上对她那点“病弱情深”的怜悯——或许,连她当年给华妃端落胎药之事,都是算准了今日的伏笔?

“娘娘,您脸色怎么这么白?”槿汐担忧地扶住我。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能慌,越是危急时刻,越要沉得住气。端妃和太后既然想打“祖制”的主意,我便偏要在“祖制”上做文章。

“槿汐,去把本宫那套‘鸾凤和鸣’的朝服找出来,再备上些上好的人参,本宫要去寿康宫给太后请安。”

“现在?”槿汐有些惊讶,“可端妃娘娘刚从那里出来……”

“正因如此,才要去。”我对着铜镜理了理鬓边的珠花,镜中的女子眉眼弯弯,笑意温婉,眼底却淬着寒星,“太后不是喜欢讲规矩、重祖制吗?那本宫便去问问她,如今后宫无主,按祖制,代掌六宫的妃嫔该当如何向太后请安,又该如何为皇上分忧。”

寿康宫的银杏树下,端妃的身影刚消失在抄手游廊尽头。我踩着落叶走进暖阁,太后正歪在软榻上看一本线装书,见我进来,只抬了抬眼皮,并未起身。

“给太后请安,太后万福金安。”我规规矩矩地行下礼去。

“起来吧。”太后放下书,端起李嬷嬷递来的参茶抿了一口,“听说你近日为后宫之事劳心劳力,哀家看着也心疼。只是这六宫之主的位置,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来了。我心中冷笑,面上却做出惶恐之色:“太后说哪里话,臣妾代掌六宫,本就是为皇上分忧,岂敢有半分懈怠?至于后位……臣妾才疏学浅,远远比不上先皇后,更不敢有非分之想。”

太后似笑非笑地看着我:“你倒是谦虚。只是这后宫不能一日无主,皇上近来为朝政烦忧,哀家想着,也该替他分担些后宫之事。哀家今日召宗人府的人来,也是想查查旧例,看看历代皇后册封,可有什么特别的章程。”

“太后思虑周全,真是皇上和臣妾们的福气。”我垂眸应着,手指却悄悄攥紧了袖口,“说起来,臣妾昨日倒是翻到一本先帝时期的《后宫典仪》,里面提到‘皇后者,母仪天下,需德配天地,亦需家世清明,以彰国本’。只是臣妾愚钝,不太明白这‘家世清明’该如何界定?像端妃姐姐那样,父亲是开国功臣,兄长又在军中效力,是不是就算得‘家世清明’了?”

太后端着参茶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她大概没想到我会突然提起端妃的家世。

“端妃……”太后沉吟片刻,“她倒是出身不错,只可惜……身子骨弱了些。”

“太后说的是。”我连忙接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端妃姐姐当年为皇上和太后分忧,被华妃那般磋磨,落得个病体缠身的下场,臣妾每每想起,都替姐姐不值。只是这皇后之位,不仅要母仪天下,更要为皇上绵延子嗣,协理六宫。端妃姐姐身子不好,又无子女傍身,若是真的担了这副重担,怕是……”

我没有说完,只是轻轻叹了口气。这话如同绵里藏针,既点出了端妃的功劳,又暗戳戳地指出了她的短板——无子嗣,病体难承重任。这恰恰是后宫女子最致命的软肋。

太后的脸色有些变幻不定,半晌才缓缓道:“你说的也有道理。这后位之事,终究要从长计议。你且先回去吧,好生歇着。”

“是,臣妾告退。”

走出寿康宫时,夕阳正将琉璃瓦染成一片金红。我抬头望去,只见端妃的宫殿“延庆殿”方向,一缕青烟正袅袅升起——想必她又在佛堂祈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