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每个精英从会说话开始就在练习写字,毕竟谁也不想因为字丑被皇帝在保和殿上否定十年乃至数十年苦读吧。
关于书写还真出过被当场丢出保和殿的案例,皇帝因考生的鬼爬字体龙颜大怒。
故而,现今能走到保和殿这一步的精英们,就没有不是书法高手的。
皇帝眯眸打量丹墀下垂首肃立的十位才子,年纪最大的五十六,最小的才十七。
他的目光定在十七岁的简珣身上,有明显地惊讶闪过。
也终于理解了懿阳公主的胡搅蛮缠。
长成这副模样,确实配得上公主的痴心。
皇帝心想,今年定要给简允璋一个探花,在琼林宴上让探花郎好好见识初长成的懿阳公主,抛开地位不谈,只谈容貌,世间也难有郎君舍得拒绝。
不过皇帝的想法在翻到写着简允璋三个字的策问时停滞。
不得不说,这是他近几年所见过的最漂亮的字,秀逸而不失力量,方正、光园、乌黑、体大无一不做到了完美,过目难忘。
单凭这笔好字,只要策问内容不是胡言乱语,就当得起探花。
然而简珣的策问不仅不是胡言乱语还写得相当绝妙,圆融,字字深入帝心。
皇帝在心里笑了。
这是一个狡猾的年轻人。
虽然在心计深沉如海的帝王眼里还稍许稚嫩,却真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可塑之才。
皇帝默看了片刻,又将十张答卷再从头翻阅一遍。
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始终安静地立在帝王左侧,但以他对帝王的诸多了解,今年的三甲已定。
安国公府是最大的赢家。
可纵观几朝几代,也没有这么年轻美貌的状元先例,再看看另外两位的年纪与容貌,倘若做了探花,而简允璋做状元,怪异得很。
帝王犹豫了,看向秉笔太监。
秉笔太监知悉自己可以开口说话,弓着腰一笑:“从先帝爷就开始任人唯贤,贤者居之,不问出身,依奴才愚见那也不应以貌取人,简会元固然年少俊美,可这才华也是实打实的,因外貌而失了皇上的认可,那多可惜呀。”
因外貌屈居第三,确实冤屈,当得起就是当得起。皇帝哈哈大笑。
秉笔太监顺水推舟一把,既合了皇帝心意,又卖了叶学士与简状元一笔人情。
两头都落着好。
三月初六,保和殿,皇帝钦定一甲,第一名简允璋,状元及第,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掌修实录、会要。
轰动京师。
不出三日十七岁状元郎就被编进了各种话本子,文曲星下凡。
比正史更有趣的稗史记载了状元郎貌若谪仙,古今罕见。
再说初六的琼林宴,也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懿阳公主含羞带怯盛妆出席,坐在了父皇身侧,满目柔情望向等待了两年的郎君。
在今天以前,京师大人物谁会关注简允璋三个字,他成亲,别人也只当安国公的一个后辈成亲,没人会深究探究,因此懿阳与皇帝还真不知道他已然是有妇之夫。
话本子里公主看上有妇之夫甚至还成亲的故事绝非子虚乌有。
况且简珣才十七岁,大好年华,殿试前怎么可能定亲或成婚,正常人不都是等功名加身,再选门当户对么。
偏偏这简允璋不走约定成俗的路子,当被人敬酒套话时,竟直言自己已有内人,在画署当差。
满座哗然。
年仅十七岁的文曲星竟是有妇之夫,这比五十六岁的榜眼至今单身还令人震惊。
继续不出三日,又被人编撰成话本子,俏状元进京赶考缺盘缠,得富家小姐资助一举夺魁,缘定三生。
这厢宴会进行一半,有宫婢匆匆穿过人流,来到懿阳身后,低声耳语。
懿阳容色骤变,难以置信瞪圆了双眸。
很快,皇帝也知晓了。
嗯,事情竟这般凑巧这般不美。
皇帝也只能笑着摇摇头,心底略有些不满,可他也不至于昏聩到朗朗乾坤逼人停妻娶公主,更何况这还是安国公的侄孙,慎远家的孩子。
只能作罢,赏了懿阳一些金银财帛聊做安慰,懿阳中途掩面离席。
初六的黄时雨尚在画署当值。
在家是少奶奶,在画署则是牛马。
每日雷打不动为闻大人当值的屋子擦桌抹椅,浇花烧水。
小闻大人所赠的豆绿与贵妃醉酒极得廨所上下喜爱,专门托付给了莳花弄草的高手严艺学精心养护。
黄时雨也略通皮毛,从旁帮衬,每天搬着两盆花儿出来晒足太阳,太阳一消沉再搬回屋子。
她抬头望了望日影儿,此时此刻简允璋殿试结束了吧,定是在参加琼林宴。
这么重要的日子自己却未能在府中陪伴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