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头戴凤冠,一身黄色凤袍出现在殿内,她稳稳站在上首的龙椅旁,仪态端庄,神情肃穆。
她那双丹凤眼微眯,冷眼扫过殿内的诸位大臣,而后张开朱唇缓声开口,声音低沉而庄重。
“陛下龙体抱恙,需要静心调养,因还未选立太子,故而他特命本宫暂代朝政,处理国事。”
皇后此言一出,殿内的大臣纷纷露出震惊的神情,皆不可置信的看向上首的皇后。
只忠心于景文帝的大臣站出来质疑,“皇后娘娘暂代朝政?敢问皇后娘娘可有陛下的懿旨?”
另一个大臣也出声附和,情绪激动地喊道:“是啊,哪有女子干政的道理!我们要见陛下,陛下的龙体到底如何?请皇后娘娘给臣等一个说法!”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皇后身上,等待她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一直静立于群臣之首未曾出声的萧应淮,此时缓缓迈出一步,他的身形高大威武,步伐稳健,眼神冷峻。
作为朝中资历深厚、威望颇高的大将军,且又深受景文帝信任的重臣,他的声音不高,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力量,瞬间吸引了殿内所有人的注意。
“娘娘乃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其德行才情,皆为百官所敬仰。然,今陛下龙体欠安,朝政之重,也非儿戏。皇后娘娘暂代朝政,乃是大事,关乎社稷安危,人心向背。”
说到这里,萧应淮的声音微微提高,神情也染上冷肃,将在战场上那令敌人胆寒的气势展露无疑。
“此乃朝纲所系,不可不谨。因此,微臣斗胆,恳请皇后娘娘出示陛下之懿旨,否则不足以安定人心,亦不能令人信服。”
萧应淮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皇后身上,等待着她的回应。
皇后立于大殿上首,凤袍加身,金冠璀璨,她微微颔首,似乎对萧应淮的直言不讳并无不悦。
面对群臣的质疑与喧哗,她并未立即做出回应。
也一直未出声的吴国公,在此刻出来反驳萧应淮的话,他沉声道:“还望大将军注意自己的言辞,虽你是护国大将军,但也不可如此对皇后娘娘出言不敬。”
皇后缓缓环视四周,那双森冷的眼眸仿佛能洞穿人心,让原本喧嚣的大殿逐渐归于平静。
“本宫知道众卿忧心陛下的龙体,本宫也不隐瞒诸位。御医说,陛下的龙体不容乐观,如今尚在昏迷着。在陛下清醒之际,他曾亲口下过口谕,命本宫暂代朝政,此事陪在陛下身边的李公公可以做证。”
皇后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让人不容置疑的语气。
“本宫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关乎国本,自当谨慎行事。陛下龙体突遭变故,实乃我朝之不幸。然,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一日无主事之人。本宫望各位能齐心协力,一起协助本宫,共同为陛下分忧,为社稷尽忠。”
一旁的李公公此时也站出来为皇后作证:“奴才可以作证,陛下清醒时,曾亲口说过,在陛下龙体抱恙期间,让皇后娘娘暂代处理朝政。”
以吴国公为首的周鸿、苏哲等人纷纷站出来支持皇后。
其余群臣面面相觑,尽管心中乃有诸多怀疑,但此时也不再出声。
自此,皇后便成了代理朝政的人。
下了朝,皇后来到养心殿,细看的话便发现,养心殿的许多宫人都是些新面孔。
皇后走入内室,内室只有一名御医和良公公在榻前守着,皇后往躺在榻上昏迷不醒的景文帝面上扫一眼,随即她快速移开眼看向御医。
问:“陛下今日的龙体如何?可有好转?”
御医知道皇后想听到什么回答,于是他忙恭敬回道:“回娘娘,陛下的龙体还是没有要醒来的迹象。”语气中带着畏惧与小心翼翼。
听了御医这这话,皇后突然厉声大喝:“没用的东西,陛下的龙体关乎着朝中稳定,亏你还是皇宫里最好的御医,连陛下的病都治不好,养着你们有何用!”
御医被吓得连忙跪地磕头,惶恐地道:“请娘娘恕罪,请娘娘恕罪啊!是臣医术不精,臣该死!臣已经尽力了,可是陛下的病情实在太过复杂,臣已经尝试了各种方法,可是…”
第123章 入宫遭阻
皇后不耐烦地打断了御医的话:“够了!本宫不想再听你的解释。”
她说着看向内室的人,警告意味十足的说:“你们好好照顾陛下。”说完她还别有深意的往良公公面上撇了一眼。
随即便转身离去,留下一脸惊恐还跪在地上不知所措的御医,与身子有些发抖,手心冒汗的良公公。
当终于见不到皇后的身影,良公公还有些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