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她还把自己糕点制作手艺,悉心传授给林大婶。虽说林大婶之前也曾跟着做过一些糕点,但毕竟还有部分技巧没能掌握得十分透彻。
林大婶察觉到,这两日温曲儿像变了个人似的,整个人变得乐观又开朗,全然没了之前苏玄染离开后那种时常暗自挂念、愁眉不展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疑惑。
温曲儿向林大婶表明,要去京城寻找苏玄染,并打算把糕点摊子全权交给林大婶打理,林大婶得知心中满是感动。
温曲儿此去京城,路途遥远,约需十天左右。林大婶回家后,心中一直惦记,翻来覆去反复思量后,便与林大叔商量起来。
林大婶缓缓说道:“当家的,咱们在这小村里生活了一辈子,可如今曲儿那孩子要孤身一人去京城,我实在放心不下。咱不能眼睁睁看着她独自涉险,何况她对咱如此信任,把糕点摊都托付于我。”
“再说,咱们家小弟也快到成婚年纪了,如果能去京城站住脚,总好过一辈子窝在这小地方。”
“咱那两个女儿都已嫁到隔壁镇上,生儿育女,婚姻美满,姐妹彼此也个照应,家里也没太多可牵挂的。这次去京城,说不定是个改变咱家命运的好机会。”
林大叔一开始顾虑重重,忧心家中诸多事务无人料理。毕竟,一家人在这小地方生活多年,方方面面都需要操心。
不过,经林大婶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尤其是提到林小弟已满十五岁,若能在京城站稳脚跟,婚姻大事也便有了更好的着落,林大叔最终还是默许了此事。
林大婶告诉温曲儿,她打算带着林小弟和温曲儿一道去京城,让林大叔留在家里照料诸事。
温曲儿忙不迭推辞,林大婶却爽朗地回应说,自己一辈子都窝在这小乡村里,正好借着这个契机去京城开开眼界,何况家里有林大叔照应着,想回来随时能回。
而且林大婶对她们糕点摊的手艺信心十足,坚信即便到了京城,也能把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听了这一番真挚诚恳的话语,温曲儿内心满是感动,经过一番仔细思量后,满含感激应了下来。之后便着手和他们一起踏上前往京城的行程。
明日,便是启程前往京城的日子。
临行前,温曲儿在苏家院子里,一丝不苟地收拾着行装。她将每一件物品都分类归整,目光扫过院子的每一寸角落,心中暗自思忖:此去京城,归期难料。
她认真清点着必须携带的物件,力求万无一失。待一切收拾停当,温曲儿取出那些银票,妥善收好。
在苏家的院子里,温曲儿脚步驻足,目光中饱含缱绻与眷恋,再度将这座院子深情凝望。
这里,是她穿越过来一年多来,赖以遮风避雨的安身之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她与苏玄染数不清的珍贵过往。
她目光轻柔掠过院中那片菜园子,此处,是她每日悉心打理的地方,往昔,她与苏玄染一同俯身摘菜的画面,清晰浮现眼前。
她视线落在那棵老树上,粗壮的树干,繁茂的枝叶,树下是她常坐的地方,度过无数个闲适的午后,她也曾与苏玄染于此树下,摆上一盏清茶,茶香袅袅中,促膝而谈。
她转而望向院子中央,忆起曾与苏玄染在皎洁月光下品茶、尝月饼、围炉涮锅,在烤炉前的种种情景。
回想起彼时坐在他身旁,那些看似平常的琐碎日常,从她口中悠悠道出。她的语气不自觉轻柔,声音里满是眷恋,那些未曾宣之于口的绵绵情思,就隐匿在她的每一个语调、每一处停顿中。
最后,她的目光定格在苏玄染的屋子上。那扇紧闭的门扉后,藏着两人无数回忆。
曾经,他们在这里促膝长谈,
夜深人静时,同榻而眠,那些相伴相守的日子,平淡且温暖,如走马观灯般在她脑海逐一闪过。
回忆汹涌袭来,她唇角露出一抹浅浅的、带着甜蜜与苦涩的微笑,眼眸里已泛起晶莹泪光。
良久,她深吸一气,拿起那把略显陈旧的锁,将院子门锁好,锁芯转动的“咔嗒”声,似也锁住了她此刻复杂的心绪。
她深深看了一眼紧闭的院门,脚步迟缓,转身登上马车。眼神依旧透过车窗,痴痴凝望着那渐行渐远的院子。
此次前往京城,考虑到路途遥远,行程需耗费十日左右,温曲儿特意租了一辆颇为舒适的马车。毕竟,漫长旅途,唯有乘坐舒适,才能减少疲惫。
与她同行的,还有林大婶和林小弟。所幸,母子二人此前都有过乘坐马车的经历,并未出现晕车等不适状况,一路上,三人的行程颇为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