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便是宋夫人吧?”于子恒对着她拱手道。
怀夕忙着打量周围的一切,没听清,啊了一声?
丁心兰忙看了看眼宋承云,一手叩了于子恒眉间,“乱说什么呢,这是怀夕,宋举人的妹妹,算年龄的话,还比你小上一岁。”
于子恒忙向兄妹二人致歉,宋承云只是淡淡一笑,怀夕更不用说了,根本没听清他之前说了什么。
最后,几人逛了一圈,各挑了几个花样,又量了身,订做了几身衣裳。
怀夕向来是自来熟的性子,于子恒也是能说会道,知道怀夕只是宋承云妹妹后,也少了一些忌讳,加上怀夕比她小,他自然而然地亲近了几分。
楼下逛完后,于子恒又领着他们到了二楼。二楼是绣娘绣花样做衣服的地方,怀夕看了看绣娘让人眼花缭乱的针法后,问于子恒:“我有几匹料子,若送到你这来添些花样,可行?”
“当然。”于子恒说道:“若你有喜欢的花样,也可描了送过来,我们这的绣娘手巧着......”
怀夕又细细问了几个问题,于子恒也都认真答着,两人在前面边走边说,走着走着倒是和其他人隔了好一段距离。
丁心兰被一个绣娘的手艺吸引,停住原地看着,杨铭也随他停下,落在最后。
怀夕和丁心兰姐弟都很自在,可杨铭就不一样了。
毕竟宋承云在,他很难心无旁贷地帮自家娘子选花样。
说句心里话,宋承云会一同前来,他是有些惊讶的。
不过也不算太意外,对门几年,亲眼所见,又听自家夫人多次讲述,多少知道宋承云对怀夕这个妹妹,几乎是百依百顺。
就如此刻,怀夕撇下他,与表弟在前头拿着几块布料不知在说些什么,宋承云也只是跟在他们后面一段距离,不远也不近,不去打扰妹妹的兴致。
但只要怀夕回头,又能立马看到他。
这不,怀夕跟于子恒说完,立马又走回宋承云身边。
铺子吵闹,她拉着宋承云的袖子,踮着脚在他耳边不知说些什么,唇角漾着笑,宛如春花明媚。
而宋承云任由她牵着,半低着头看着怀夕,听得认真。
杨铭心里犹如石落涟漪起,若不是自己早就知道他们是兄妹,或许他也会如同子恒一般,误会他们是情人......
丁心兰见杨铭失神地盯着前面,推了推他。
杨铭这才回过神,再看他们兄妹,又隔了不小一段距离。
他摇了摇头,暗叹自己想太多了。
第23章 第23章原来那些拘谨和期待,统……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桃花和杏花开的洋洋洒洒的时候,终于迎来发榜的日子。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这样的日子,注定有人欢喜有人忧,但在结果揭晓之前,任何人都抱着希望。
放榜这日,天还未亮,发榜处已经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宋承云会试结束那天,怀夕起了大早。可今日,直到辰时,宋家宅院还是十分宁静。
倒也不是怀夕不在意,而是去了也不一定挤的进去。且清河书院早早就派了人守在榜前,若是有学子中榜,去发榜处挤还不如去书院问问。
因此,宋承云提前交待好,不让怀夕去凑热闹。
待兄妹二人吃完早膳,松毫也从书院回来,后边还跟着一行上门庆祝的同窗。
不出所料,宋承云为榜首会元。
深僻的小巷子还没有这般热闹过,门外沾满了恭贺的人,不仅恭贺宋承云,也恭贺对面的杨铭。
原来,杨铭也榜上有名,且名次位列第八,也在前列。
喧喧闹闹谢酬了一日,第二日,宋承云同杨铭便回到书院,准备下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殿试。
-
杏花落尽,芍药盛开,正是蟾宫折桂日。
新科进士御马游街那日,怀夕在人群中看着身穿大红袍,头戴金花乌纱帽的哥哥,激动地无法言语。
红色原本是热烈、温柔的颜色,可一身红色华服却将宋承云本就疏冷缥缈的眉眼衬得愈发冷清。
他跨坐在金鞍红鬃马上,身姿笔挺,目光平和地落在人群上,像是九天的神衹,晴云秋月,尘埃不到。
人声鼎沸,怀夕被人群推搡着,第一次发现,原来,哥哥这般耀眼。
子若青山立,家之坚后盾。琼林宴后,清河书院也办了一个简单的庆功宴,邀请学子家眷一同庆贺。
原本只是普通的庆功宴,可太子意外亲临让这个庆功宴变得不那么普通。
当今太子是皇帝元后唯一的孩子,元后与当今皇帝伉俪情深,可天不遂人愿,皇帝登基不到三年,皇后因病逝世,只留下年仅七岁的太子。
皇帝十分爱重元后给他留下的孩子,元后逝世后,将太子待在身边亲自教养,也再未立过皇后。即便后来沈贵妃宠冠后宫多年,诞下二子一女,太子的地位也从未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