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身影从马车上一跃而下,动作干净利落,淡青长衫随着他的动作扬起一角。
日光之下,他的眉眼修长疏朗,鼻梁挺拔,脸部轮廓比几月前离家时又添了几丝分明。
“哥哥!”怀夕没忍住,踮起脚向哥哥招了招手。
那身影站定后,先是走到贾氏面前拱手行了礼,又依次向族里的长辈行礼。
行止有度,叫人无可指摘。
只是少年虽礼仪周全,那双黑眸却冷冷清清,像揉碎的云雾深不见底,疏冷缥缈。
贾氏和宋景明自见到宋承云从马车上下来的那一刻,不约而同对视了一眼。而后目光落到宋承云身后的宋承亭时,眼神才亮了些。
二房长子宋承亭和宋承云同在梁家书院学习,比宋承云大两岁,也算天姿聪颖,前年县试时取得榜上第九名。
他虽也身姿挺拔,五官端正,可站在宋承云身后,便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待一声清脆的“哥哥”落下,宋承云将目光定在白氏和怀夕身上时,眼底那抹云雾才散了散。
宋承云走到白氏跟前,端着手恭敬地行了礼,又问候道:“母亲咳疾可有好些?”
白氏自见到儿子的那一刻,眼眸里便忍不住盈着光。
虽高兴他的成就,可见宋承云脸颊又瘦削了些,又忍不住担心他读书辛苦,一时间各种心绪杂糅,只握着宋承云的手点头。
......
-
八月份浔阳府乡试,梁家书院里已经过了县试的,都将去应试。
乡试可不是简单的考试,能参加的人都是各县的佼佼者。而像宋承云和宋承亭这般年轻的,更是屈
指可数。
朝廷十分重视各州府的乡试,会选派翰林、内阁学士赴各州府充任正副主考官,主持乡试。
而梁家书院今年能去应试的,只四人,宋家便占了一半。
书院消息一出,宋家族老们与有荣焉。这不,今日宋承云兄弟回来,族老们特来迎接。
等白氏一家再回到住处时,已经是午后了。
怀夕向来有午憩的习惯,回来后还来不及同宋承云说两句话,白氏便让小艾把她送回屋里休息。怀夕乖觉,倒不是听话,她确实是困到睁不开眼。
待怀夕走后,白氏让许妈妈把侍侯的人都带下去,屋内只余她与宋承云二人。
宋承云自小寡言,又常在外面求学,性子是出了名的冷淡,可对白氏的谆谆叮嘱,丝毫没有一丝不耐,对白氏关心他在书院的起居,他一一回答。
见儿子一切都顺遂,白氏终于放心。
想到席上婆母贾氏所说,梁夫子对家中的女眷们,也是聘名师教以诗书琴棋,仪态礼节。白氏向儿子求证,得到宋承运点头肯定时,白氏缓缓点点头,目光显露犹豫之色。
贾氏因着家里两个孙子争气,这两年同梁府老太太走得近。知道贾氏有意培养几个孙女,梁老太太特意写信同贾氏说起她有一个熟识的张嬷嬷从京城回乡。
听闻张嬷嬷是在王府里出来的,礼仪规矩都是极佳的,贾氏便也动了心思,想把张嬷嬷请到宋家来,给几个孙女调教调教。
午间宴会时,贾氏当着宗族族老的面,同白氏说想让怀夕也跟着到主院和姐妹们一起上课。
白氏清楚婆母是故意在族老面前向她卖好,但她知道此机会难得。
她自己的身子她知道,终护不了女儿长久。
女儿天性纯净,可这世上的人,惯会投机取巧,欺软怕硬。
多学些东西,终究是好的。
只是她也不想叫二房因此事挟制儿子,故还是想同儿子商量一下,听听儿子的想法。
但白氏不知道,宋景明刚刚在男宾席上已经同宋承云提过。
卖好的机会谁会嫌多?
见母亲皱着眉,宋承云一下就猜到她在想什么,“夕儿虽聪慧,可心思过于纯白,若能得张嬷嬷指点,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第6章 第6章不得不容忍她在眼前晃荡……
“小艾,小艾。”小憩了一会,怀夕又是精神抖擞的样子,刚睁开眼睛,便开始找小艾。
小艾在外间纳鞋底,听到怀夕的声音,小跑着进屋,“姑娘醒了。”
见怀夕自己拿着衣物换起来,小艾急忙上前替她系扣子,“姑娘别急,二公子这次在家里能留上半月呢。”
怀夕浅笑,“我知道,娘亲说了,哥哥是回来温学的,过几日才去浔阳府考试去。”
怀夕听隔壁宅院的仆妇闲聊时说过,哥哥是要去考举人的,单从他们说话时的神情和语气,怀夕就知道,在他们眼中哥哥有多了不起。
简单把发丝梳顺,小艾替她挽了两个小髻,准备拿起桌上浅黄色珠花时,怀夕摇摇头,“这样就好了。”她站起来,眼眸清亮,“哥哥定在青朴轩,走吧,小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