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扶贫五年,我登基了(375)

作者:一七令 阅读记录

官员们对着鱼鳞图册看了一眼,心里直打鼓。

河北道这鱼鳞图册什么都好,就是太正常了,竟然没有多少占地千亩的地主,至于万亩、十几万亩、几十万亩的大地主更是一个也没有!

想想也知道,这必然是被陛下给抄了。

抄了的田大部分都还之于民,分了一圈还是没有分到地的,大都被带去永宁县附近开荒,反正那边的荒地多,还有人帮忙,只要去了就饿不死。以至于如今看来,河北道的土地兼并情况并不明显,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耕者有其田了。

但是其余地方便没有这么理想化,但凡是为官的、经商的、富贵的,谁不想在老家置办田产呢?至于那些田产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积攒到千亩万亩十几万亩,便禁不起查证了。一旦查清楚,说不定又得抄家砍头了。

即便朝廷要丈量,那些人也不敢如实相告,他们承担不起如实禀告的后果,

老臣们都在头疼这件事情要如何收场,还有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陛下动怒。陛下一旦震怒,幽州过来的那群疯子不仅不会劝,说不定还会帮着陛下杀人泄愤。

可没等到他们想清楚,朝廷的政令就先一步发下去了。

各地都开始丈量土地,绘制鱼鳞图册,但里面有几分真几分假,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各地动作倒是快,不过几个月时间,便将鱼鳞图册整理好,送至御前了。

裴杼看过之后并不曾说什么,反而召集群臣,让他们一同观赏。

第161章 隐瞒

满朝文武一言不发, 有个别官员眼神示意他人先开口求情,但是交流一番后,仍旧无人敢率先打破僵局。

虽然陛下没有动怒, 可但凡是长脑子的人都知道陛下已经生气了。只因陛下不喜欢大悲大怒,这才看着恍若无事人一样。说来说去, 原因还在于这些鱼鳞图册跟河北道一样,太过正常。

如实禀报的才不到十之三四,这些人老实本分, 应当还是因为上次登基大典的时候被陛下教训过一回,所以才学乖了。剩下大半, 都是润色过的, 所以才正常的。可人家河北道正常,那是因为陛下一路走一路抄,把整个河北道都抄了个遍,贪官污吏全都被弄死了, 更有幽州大量开荒的新田做后盾,这才能让百姓们地可种。其他地方凭什么?他们也被抄过家?他们也拉着人大面积开过荒?

新上任的御史大夫同吏部尚书程敬之对了个眼神, 皆是一脸无奈。

他们也翻到了自己老家送上来的鱼鳞图册,果然也十分离谱,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老家那片地方土地大量集中, 穷苦百姓根本无地可种,根本不可能像图册中所呈上来的一片祥和。这里面不是差了一点水分,而是全部都是水。太想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最后反而适得其反。

本来想站出来求情的二人都不敢出头了,生怕求情不成反倒被迁怒。

裴杼也这才问了起来:“诸位爱卿难道就没有话要说?”

余下众人也是低着脑袋,脑子里疯狂想着对策。人肯定是要保的, 否则陛下再来一场恩科,直接将地方上的官员都换了个遍,他们还有什么底气跟幽州党叫板?

留下来的这群人跟幽州出来的大臣不同,后者算是新贵族,他们称得上是老贵族。新贵族刚跟着陛下造反一步升上来的,没有多少家业,也还没来得及贪污,背后自然是清清白白了,这些人最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至于他们这些,在梁国官场浸淫多年,自然也得遵守官场上那些不能为外人说的规矩。尽管他们都已经尽力摆平了,宁愿舍掉那些田产也要保住头上的乌纱帽,可是说话到底不够硬气。

御史台这些官员一向是最活跃的,但此刻也只能将目光转向王丞相。到这个时候了,王丞相怎么也得说句话吧!

王绰迟疑片刻,选择一锤定性:“这些鱼鳞图册应当都是假的,陛下是否要追查?”

好家伙……众人将脑袋压得更底了。谁不知道是假的?但这样直白的说出来,他们还怎么斡旋?

但还有更让人大开眼界的,郑兴成早就看这些人不爽了,在他看来,这些人原本就是梁国的走狗,早就改换了,因而出面进言:“肯定得一查到底,这些人胆敢糊弄陛下,索性将他们押到京城枭首示众好了。”

御史大夫腿一软,还是被程敬之跟燕王扶了一下才站稳。

旁边有翰林院学士颤颤巍巍地道:“这里有这么多的鱼鳞图册,涉及景国数千上万官员,难道都要一一追查?”

“有何不可?”一向不爱说话的魏平怼了他一句,目光落到那些所谓的老臣头上,忽然有了不错的主意,遂看向裴杼,“陛下,臣等出身微末,对从前梁国之事所知甚少,不及诸位大人德高望重,不如将那些罪臣押送京城,让诸位大人审问吧,审完了之后倒是也可以让他们监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