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水苦笑,黄维凭不歇, 他哪里敢?
门房看着周若水没多久又被黄维凭叫过去一顿臭骂,暗自摇了摇头。真不知道这位黄大人到底抽什么风, 要这般作贱旁人。真要有什么吩咐,叫他们这群差役上前不就行了吗,何必要为难一个年轻官员?看这样子也知道, 这位黄大人绝对不好相处,以后可得小心一些。
黄维凭等了足足一日都没等到裴杼。
入夜,沈璎跟贺朝俞几个才相继回来。
他们在外头奔波了一天, 又要应对各商贾的试探,实在是分身乏术。似沈璎这样习武之人才不觉得劳累,郑兴成跟贺朝俞这样的便彻底累瘫了。若不是顾忌着体面,回来时都想让人架着他们走。
累成这样,又听说河北道的副使已经到了,如今就在堂中,且因为登门那会儿衙门没人招待,发了不小的脾气。
已经快要累死的几个人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去拜见了黄维凭。
黄维凭虽是副使,但在整个河北道中,他也就只比裴杼的官位低一些,走出去那也是响当当的地方大员,在贺朝俞、郑兴成跟前那是半点不虚。黄维凭见他们过来,毫不客气地斥责州衙行事毫无章法,白日里竟没几个人在,真出了什么事都找不到可以拿主意的人。
他这纯粹是借机发作,仗着自己出身高,便是将这些人骂的狗血淋头,也没人敢挑他的不是。可黄维凭万万没想到,自己在那骂了半天,这几个人压根不在意似的,瘫在椅子上连辩解都没说一句,最后更是堂而皇之地打起了哈欠!
他们怎敢如此藐视自己这个朝廷命官?!
一时听不到声,贺朝俞拧了一把大腿,逼着自己清醒了一点,但脑子里仍是浑浑噩噩的,也没仔细分辨这位黄大人刚才说了什么。裴杼不在,贺朝俞有责任替他安抚好这位黄大人,贺朝俞胡乱应道:“大人您说得是,左右已经来了,您便先在州衙好生歇下,等到河北道衙署建好之后,您便能搬过去。至于我们裴大人,他如今还在永宁县,具体归期未定。”
交代完这些,贺朝俞还又耐着性子陪了一顿晚膳。
黄维凭直到饭菜上桌后都没能顺利将气儿撒出来,这几个幽州官员惯会装聋作哑,他都已经把话说的这么直白了,这些人还是一声不吭,如今更是装作一副困到死的样子,摆明了就是在糊弄他。
当他没有出去办过差吗?不过是出去转悠两圈做做样子,怎么可能累成这样?他还没有给这些人下马威,这几个却都倒反天罡了!
期间,黄维凭并没有给任何人好脸色,他们也不配让自己好言相待。远的不说,就说近的,这什么饭菜?这是接待上峰的规格吗?
贺朝俞对他的愤怒一无所觉。
匆匆吃完过后,他便与黄维凭告辞,实在急着回去休息,想建作坊的人太多,还都盯着衙门,生怕衙门徇私,明日估摸着还有的忙。
贺朝俞是没有注意到黄维凭的脸色,郑兴成则是注意到了,但他压根不在意。能让郑兴成放在心里的只有裴大人,一个二把手还想在他们跟前耀武扬威,谁给他的胆子,张丞相?他也不想想张丞相的话在幽州好使么?
黄维凭本以为第二日能等到裴杼,不料第二日依旧没见到裴杼现身,而贺朝俞那几个瘪犊子竟然又一次出了门,直接将他撂在衙门里。
黄维凭再次叫来差役问话,得到的回话是外头忙不过来,所以诸位大人才又一次集体离开,还请黄维凭见谅。
这种鬼话,谁会相信?
黄维凭料定了这些人都是奉裴杼的命,故意冷着自己。怪不得张丞相对裴杼如此耿耿于怀,还让他多加小心,别着了裴杼的道,还是张丞相深谋远虑啊……
等到了第三天,忍无可忍的黄维凭终于等到了裴杼。
沈璎他们在忙,裴杼在永宁县也没闲着。棉花收上来之后他便带着县衙里头的手艺人弄了几台轧棉机,这东西原理简单,能够轻轻松松地仿制出许多台,只是有些耗费人力。他们花了三天,才陆续将所有的棉花跟棉籽都分离开。
棉花籽晒选之后已经顺利入库储存,以待明年播种。
至于收下来的棉花,裴杼让人打了个样,先做出一件棉服。江舟几个试穿之后惊为天人,他们从前也穿过芦花、柳絮填充的衣裳,虽然看着也鼓鼓囔囔的,但是漏风又不保暖。不像这棉花做的内胆,厚实又暖和。
江舟当即拍着胸脯表示剩下的棉衣都包在他身上,不出半个月,他便能赶制出一批新棉服出来,让裴杼只管放心。
如今军中已经被江舟制得服服帖帖,裴杼想不放心都难。二人还商量着今年冬天去附近偷偷招点兵。家里不缺钱的,多半不肯入军营;只有日子过不下去的,才会看中军营里的这点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