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扶贫五年,我登基了(184)

作者:一七令 阅读记录

三月时间并不长,许多百姓们也不过就是入个门罢了,华观复编的那些书他们学是学了,可是学透了的却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死记硬背。

好在裴杼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只盼着他们多学几个字,尽量不做睁眼瞎子罢了。别的不说,数字得会写、九九歌得会背,简单的字得会认,这是最基础的,其他的都无所谓了。毕竟才三个月呢,即便是神童也学不了那么多的东西。

他这么声势浩大地折腾出一场考试,无非是为了做任务、拿粮种。系统不靠谱,至今都不知道任务完成的标准是什么,裴杼只能自行摸索。其实他最担心的是自己变成幽州太守后任务范围也跟着扩大,一个永宁县的扶贫就这么难搞,若是地方扩大,那岂不要了他的命?

但愿一切只是他胡思乱想而已。

三月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裴杼定下的考试便近在眼前了。幽州百姓对此严阵以待,考前一日还在抓紧温习功课。

为表慎重,裴杼亲自巡考,三天跑了州城跟其余五个县。

让一群本不识字的人在短时间内启蒙读书,难度着实不小,州衙许多官员虽然为此来回奔走,但却并不抱什么期待,反而担心最后的结果会让裴杼大失所望。

但貌似大失所望的是他们,裴杼倒是十分满意。尽管收上来的试卷中,每个人的字儿都写得乱七八糟,有的根本不能入眼,但至少笔画大都对了,需要背诵的内容也都记住了。

令人意外的是,成绩最好的竟然是庐县。

庐县居首,永宁县第二,随后是安平县、和县跟槐县,幽州城中识字的人多,但是读书人等本不在考试范围内,那些不识字的城里人反而考不过底下县城的百姓。

幽州官员彼此对视一眼,这真是奇耻大辱!

他们心中也挺不服气的。若不是他们要顾着考试,分不出精力去教化百姓,怎可能被下面的县压在头上?说来说去,还是他们吃了亏。

裴杼才不管辱不辱的,效果好就行。他将众人召集过来后,当着幽州上上下下数十位官员的面,狠狠地夸了一番芮县令。

芮县令激动不已,他就知道,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

没有哪位县令对工坊的执念比芮县令还要深,幽州不缺钱,几个县也都跟永宁县各有合作,只有他们庐县至今没沾上光。

再这样下去,庐县连安平县都比不上了。也正因如此,芮县令才将这场考试视为自己唯一翻身的机会。县城里的读书人被芮县令搜罗了遍,个别不愿意给庄稼汉子教书的,他还亲自上门游说,愣是将这些人给劝服了。不仅如此,底下的学习情况芮县令也是每天盯着。单这三个月,芮县令便足足瘦了十几斤。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这番努力终于得见成效了。

芮县令虽然是为这工坊而来,但是漂亮话他也会说:“裴大人亲自下的指令,庐县上下怎敢不全力以赴?只可惜时日尚短,否则庐县的成绩还会更佳。可即便只有三个月,所学内容也足够让百姓们受益终身了,下官代庐县上下谢过大人的恩德。”

众人:“……!”

鄙夷的目光如利箭一般向芮县令射去,这等阿谀谄媚的话,他也真说得了口,但更可恨的是,自己连阿谀谄媚的资格都没有!

若是眼神能杀人的话,芮县令已经死无全尸了。

裴杼心中高兴,但也不忘吩咐:“日后也不可松懈,多学一点东西总归是好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他各处也当如此,务必当将这开蒙课延续下去,不可荒废。”

张县令等人还没开口,芮县令便先一步应和道:“谨遵大人教诲!”

声音格外洪亮,听得众人心情复杂。

裴杼也知道芮县令如此积极是为了什么,当即许诺道:“工坊一事我早已想好,如今赠春坊的单子实在太多,等明年开春,便在庐县开设分厂。”

芮县令喜不自禁地起身,再次谢过裴杼。

文县令跟吴县令对视一眼,心里嫉妒得要命,可当初谁又能知道庐县能拼成这样呢?终究是自己大意了。

众人都在羡慕庐县官员,只有张如胜愁得脑袋都大了,今儿回去肯定要被华先生他们骂了。

他担心得一点儿没错,晚上回了永宁县,张如胜才刚说了一句他们没考过庐县,便立马被众人联合围攻。

倒也不是骂他一个,华老先生看到谁都不顺眼,狠起来连自己都骂。

张如胜摸了一把脸,瞬间沧桑起来。他这段时间也忙前忙后一点没闲着啊,就因为考了个第二,前期所有的努力全都打了水漂,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干起来是真没劲儿。唉……他不想当这该死的领头人了,不知新县令几时才能过来啊,赶紧将这烂摊子接过去才好。县里那天在,他压力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