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自然好,可是我家也没有人会做羊皮靴子......”
杨蔓娘才正想着要添置双羊皮靴子呢。
毕竟,这么冷的天,出去一次再回来,厚底儿布鞋就跟踩着高跷似的,中间冻上了厚厚的冰坨子。
只是她之前在潘楼那边问价,一双羊皮靴子就要一百八十文,讲价最低也要一百六十五文。考虑到这个月还有别的开销,怕不够用才暂时没有买。
“那没事儿,我家大郎在刘家靴子店里做学徒,倒是会做靴子的,就是做的不如外面卖的美观,你若是不嫌弃他是练手,那就不卖你皮子了,让他直接用这皮子做,一双靴子包工包料,就收你八十五文。你看怎么样?”
张嫂子到底是布店的老板娘,颇有些生意头脑,三下五除二便给出了合适的方案。
自家的羊皮没什么成本,而且自家儿子还能练手艺,最后做出来还能赚钱,怎么看很划算的,毕竟在靴刘家子店里,他家大郎这样的学徒可是没有机会自己做靴子的。
“那自然好。”
杨蔓娘自然也满意的答应了下来。
别的不说,二百五十五文能买三双羊皮靴子。
就这比市场上便宜一半的价格,就已经很划算了。
哪怕鞋子样式做的丑一些也没什么,她也不挑剔,只要能保暖就好了。
更何况,张嫂子的人品她信得过,邻里邻居的也不会坑了自己。
“那这钱怎么给?”
如今刚交了了房租,加上之前还买了炭火,算上前些日子杨士林发的六十文月薪,家里还有三百多文钱,若是一次性都给了张嫂子的话,还是有点儿压力的。
“你先给我一百文定钱,我这边儿也得买其他材料,剩下的一百五十五文,等靴子做好了,来拿的时候你再给我就成。”
“可以。”
杨蔓娘暗暗松了口气。
只支出一百文,倒是不影响家里的其他开销。
更何况。
再过七八日,就又能拿到下一笔稿费了。
杨蔓娘让张嫂子给兄妹三人量了脚的大小。
然后,麻溜的回卧室,从钱匣子里数了一百文钱给了对方。
一个得了银钱,一个得了便宜靴子。
双方自然都很满意。
这笔,算是双赢。
......
日子过得很快。
转眼到了初十。
汴京城连续下了两日的雪。
今儿个天气总算是放晴了。
今天是《朱雀门小报》发新刊的日子。
杨蔓娘起来,洗漱过后吃了朝食,早早的便去了矾楼上工,路过潘楼南街的时候,在通安书肆花了两文钱买了一份最新的《朱雀门小报》。
一边走,一边迫不及待的翻看着。
第一页是广告和朝廷市井八卦消息。
杨蔓娘随意的看了几眼,便匆匆掠过。
在连载版面的第二页,杨蔓娘找到了自己的小说。
朱旭做事儿还是很讲究的,将杨蔓娘的小说的标题放大印刷了。
《霸道王爷心悦我》几个字,比旁的字大一倍,最底下还标注了她的笔名“公子墨瑾”。
非常的醒目。
只要看报纸的人,都很难不注意到。
一直以来,《朱雀门小报》的读者大部分是女子。
毕竟,这本小报原本就是靠写皇宫八卦和情感密闻起家的。
这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网络。
去瓦子里花钱听戏,听说书,看表演,来来回回就那些曲目,看多了也挺容易乏味的。
所以,看小报上的各种新鲜事儿,确实是个不错的消遣。
花钱少,信息多,也不拘在哪里,就是躺在床上也能看。
有种足不出户,却天下大事尽在掌握的爽感。
而且,看完之后,和人聊天也多了谈资。
所以,汴京城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喜欢看小报。
初十这一日。
几乎汴京城买了《朱雀门小报》的人。
都被改版的报纸给惊到了。
因为,今日的朱雀门小报,不光有市井八卦,还有五花八门的广告,有一篇新鲜的话本儿小说。
曹韵是曹家三小姐,她的家族曹家在大宋的地位极为显赫,是开国功臣曹彬的后人。
众所周知,大宋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也知道他杯酒释兵权的事儿。也正是因为杯酒释兵权的成功,他没有诛杀那些跟随自己一起起兵的功臣,没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破除了开国皇帝大杀功臣的诅咒。
同时,也正因为太.祖赵匡胤没有大开杀戒,成就了曹彬曹半朝的功绩。
也成就了今天的曹家功勋世家的高贵地位。
曹韵的父亲曹琮,在家族排行老八,先后出任知邠州知州、秦州知州,如今改任陕西副都总管、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拜步军副都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