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344)

作者:李七郎 阅读记录

不时的,还能听见周围人大声的说着八卦。

见多识广的汴京人,毫不吝啬自己的口才。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给外乡人说起今年新科进士的八卦,甭管是真是假,反正从其外貌穿着,到家乡,到名次,说的头头是道。

还有那心思活络的卖香引子的小贩,早早的占了位子,在路边儿撑开一把遮荫的大青布伞,伞下摆着方桌长凳叫卖。

“卖解暑的南京金桃、水木瓜、冰镇紫苏香引子嘞!”

“客官!凉丝丝的黄冷团子!细料馉饳儿,鸡头穰哩!”

“冰雪凉水荔枝膏!酸甜可口凉丝丝嘞!”

天儿热,一直站在就太遭罪了。杨蔓娘索性拉着妹妹,坐在香引子摊儿上,花了几文钱,买了一碗冰雪凉水荔枝膏,和一碗黄冷团子。

一边吃着听八卦,一边等着。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作为一个穿越人,她自然想瞻仰一下这个年代进士的风采。

“大姐,你瞧!那几辆坠着明珠的马车,都好富贵啊!”

老三杨盼娘吃了一个黄冷团子,语气诧异的道。

杨蔓娘闻言转头,便瞧见不远处,许多宽大华丽的马车停在道路两旁,还有许多膀大腰圆的仆役站在马车的四周。

“哈哈!小娘子不知道嘛,那就是择婿车啊!”

穿着褐色短打的中年摊主,闻言笑眯眯的道:

“如今这择婿车可越来越华丽了,我记得七八年前的时候,择婿的马车上还只是用锦缎呢!”

周围喝冰引子的客人纷纷附和道:

“可不么!如今这是真舍得下本钱哪!”

“嘿嘿,本钱多了才能赚的多哪!这样的东床快婿,谁家不想要呀!”

“那倒是!进士就是将来的宰相大人哪!”

“咚!咚!咚!”

众人正七嘴八舌的说着呢,远处传来宴会结束的钟声。

是新科进士要出来了!人群顿时沸腾了!

“啊!进士老爷,进士老爷出来啦!”

“快让一让啊,我该在前面的!”

“哎呦喂,你别挤......别挤我啊!踩着我的鞋了!我家的车先来的,我家可是是特地从岳阳府赶来的哪!”

“岳阳府了不起啊,一个小地主也敢肖想进士!我家主人可是三品官呢!”

“呸!三品说的好听,又没实职吓唬谁哩!我家舅老爷还是皇亲呢!”

“呔!怎么说话呢!”

“哼!谁怕谁,吃我一拳!”

“这个狂徒!并肩子上!”

“哈!走你!”

“啊啊啊!”

不得不说,各家各户,为了正争抢进士女婿,实在是下足了血本儿。

你抓我挠,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随着进士们从金明池大门骑马出来,人群的气氛就更加的热烈了!

身穿绿衣,头戴纱帽的进士们骑着马儿奋力的在前面跑,各家捉婿的健壮仆役们甩开膀子在后面追。

围观的看客们掂着脚尖儿,伸着脖子用力的往前面挤。

不时的,还发出一阵阵的捉婿成功的欢呼。

简直比一年一度的赛龙舟还激动人心。

望着新科进士们或主动,或被动的被捉婿的壮丁们夹击簇拥着,红着脸儿登上一辆辆坠着明珠的择婿马车,杨蔓娘莫名的有种唐僧师徒到了女儿国的感觉。

像是心有灵犀似的。

人群中,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句:

“哎呀!怎么像是到了墨瑾公子笔下的女尊之国哪!”

“嘿嘿!你别说,还真是!”

“哈哈哈~”

金明池附近,瞬间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第132章

虽然捉婿乐子多, 但各家各户的壮丁都不是白养的,捉了一个多时辰便鸣金收兵,圆满结束了。

姐妹俩难得收拾打扮, 出来一趟, 自然不会很快便回家。

今儿个正好是十六有庙会, 乘着时间还早, 看罢捉婿,杨蔓娘姐妹俩又打了辆牛车,转道儿去了大相国寺逛庙会。

逛庙会, 是大宋民间百姓除了去逛瓦子以外,最普遍的休闲娱乐和做买卖的方式,有点儿像现代早些年时候农村的商品交流会。

在汴京, 每月逢初一、初三、初八、十五、十六, 这五个日子,城内所有的寺庙都要举行庙会。而其中规模最大, 货物最齐全的便是大相国寺庙会了,若用现代的方式来形容的话,这里的占地有差不多一个半鸟巢那么大, 能一次性容纳上万人。

之前, 杨蔓娘姐弟三人租住在保康门街的时候,闲暇时间就喜欢逛大相国寺的庙会,后来搬到观音桥,离得远了才不怎么来了。

从前大门进去, 随着大批的逛庙会的人群, 拜佛上香完了,出来便是天王殿和资圣门的庭院,这里临时搭起各种各样的彩色帐篷, 穿着短打,收拾的极为利落的小贩们,支着油锅,烤的焦香冒油的签菜滋滋儿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