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193)

作者:李七郎 阅读记录

而这前后的有趣变化,显然被周围的围观百姓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引来了大家的指指点点,和一阵阵并无恶意的哄笑声。

“哈哈哈!”

“哈哈......你看那个穿蓝衣裳的,他都不笑啦!”

就在一片欢呼声中和叫喊声中,皇帝的车驾出来到金明池。

杨蔓娘跟在吕大郎和杨士林的身后,左手拉着妹妹杨盼娘,右手拉着吕小娘,也跟着着浩浩荡荡的人.流,往金明池入口走。

不时的听见周围有人大声的说着八卦。这个时候的汴京人毫不吝啬自己的热情,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给外乡人当起义务解说员。她旁边的红脸汉子,从太.祖太宗到当今天子,从朝政到宫廷八卦,从皇家典故到两旁的仪仗队伍。一边说还不时的一边指点,哪个是贵妃的车驾,哪个是公主和王爷的车驾。

当然,介绍的重点必是皇帝的御撵。从从车辆的尺寸规格,是哪位大匠打造,到拉车的马匹来自哪里,御撵配饰的诸多讲究,都是信手拈来,让人不得不信服。

说到兴头处,还得郑重而严肃的,提一嘴自己是某年某月的时候,亲眼见到了当今天子。天子与民同乐,高立在宣德门的城楼上,还向他的方向挥手示意了。而一旁听着的外乡人则是一脸的惊讶向往。

这场景就跟说相声似的,让一旁的杨蔓娘听的直乐。

老三杨盼娘显然是个好捧哏,该惊呼惊呼,该诧异的时候诧异。听了一会子,还笑嘻嘻的问那汉子:

“您还真是见多识广,就给我们说说天子长什么样儿呗!”

“额......这”

红脸汉子顿时噎了一下。

这个问题,他显然没有考虑过,有些尴尬的咳了一声。

摆摆手含糊道:

“天子......天子自然是,是真龙之貌,岂可随便描述!”

“唏!”

“哈哈哈......那汉子,别是在扯谎吧!”

周围人顿时发出一片揶揄声儿,臊的男子钻出了人群。

说话间,便到了金明池。明池内外,早已人山人海。

经过大宋几代人的扩建,金明池规模极为宏大,连片的建筑群,雕梁画栋、繁华奢侈,已经是皇家离宫的水准。沿着金明池的四周,还修建了蜿蜒迤逦的围墙,就连墙体所用的颜色都和汴京皇宫一模一样,也让整个金明池,更多了几分皇家气派。

正东偏南的是正门是棂星门,修的最为气派,可容数辆马车并驾而入。此刻,皇帝的御撵,正穿过棂星门进入金明池沿着御道前进,不远处就是延伸到湖中的高大水殿。

这座亲水宫殿,专为官家观赏龙舟赛而建。而以水殿为中心,附近得其他建筑,则是按照身份的尊贵程度,依次是官家的嫔妃和各位皇子公主,皇亲国戚,以及随行的王公大臣们的观赛休憩之处。

当然,这些都跟普通百姓无关。普通百姓还是挤在搭在湖边临时搭建的十几个彩棚里。

这些彩棚,都是朝廷专门为每年的龙舟赛准备的。棚子的屋顶上,缠绕着各色的五颜六色的彩带,看上去很是喜庆和热闹,有点像现代的运动会似的,而彩棚主要是为了遮挡正午酷烈的阳光,里面并没有桌椅,大家都得站着观赛。不过,这些彩棚胜在免费,人气还是最旺的。有人气,自然就能聚财。汴京城的各家商户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赚钱的机会,他们沿着湖边修建了很多酒楼。有些还是京城正店的分号。

比如,杨蔓娘之前上工的矾楼,就在金明池湖边南面有一家分号,位置非常好,楼高三层,修的极为豪华气派,尤其是靠湖的几间雅座,不仅可以俯视整个金明池湖面,甚至站在三楼的雅间,还可以望到水殿一半的景象。这样的雅间,普通人也消费不起。几乎都是提前半年,就已经被达官贵人预定完了。

当然,相比于大酒楼的高高在上,更热闹人气更旺的还是一些小的酒楼和摊贩。各种卖风味小吃、特色香引子,赏玩的字画笔筒和各色有趣的小物件,和汴京城内的并无太大的分别,味道似乎还更好一些。不过价钱上,也要略贵一些,但也不多,就只是略贵一两成,价格也还算是公道。

出门这般久,虽然路上吃了粽子,但众人还是不免饿了。恰好遇上卖红莲饭的,便要了五碗。红莲饭是时下非常有名的小吃,用红莲米烧制而成,香气和口感都颇为独特。再配上解暑消热的紫苏饮子,每一口下去都极为的清爽。

卖红莲饭摊子的对面,还有那射粉团的摊子,一文钱两次。引得很多孩童们拿着从长辈那里讨来的零用钱,围成个半圆,眼巴巴等着轮到自己,偏偏那裹着芝麻的糯米团子被油炸之后,滑腻且难以射中,小童们频频不中,不免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