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117)

作者:李七郎 阅读记录

杨蔓娘放下手里的毛笔,喝了一口手边儿老三杨盼娘之前倒好的红枣姜茶,轻呼了一口气。

她对自己写的这个半成品的大纲,非常的满意。

有内容,有深度,有高.潮,有转折。有一盆接一盆的狗血,撒的让人眼花缭乱。

还有炸裂新颖的娇妻带球跑,和喜闻乐见的追妻火葬场的名场面。

只要之后再好好扩充一下,再把男配陆逸尘的结局给加入进去,这本书的最终结局就完美了。

想来发刊之后,大宋读者应该会很满意才是。

杨蔓娘起身伸了个懒腰,做了一组扩胸运动,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

唔。

明儿就是大年三十。

终于可以好好的过个年了。

第45章

王安石《除日》诗有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今儿个是年三十,也是一年一度的除夕佳节。矾楼里已经安排伙计错峰休假了, 杨蔓娘是三十到初五休息。

一大早上起来, 天公作美, 正好是大晴天。先是给堂屋里除尘, 换上新衣,祭祖。然后便是放炮仗,换门神, 挂钟馗,钉桃符。

时下和现代只吃三十晚上的团圆饭不同。

人们对于除夕怎么过,是非常讲究的, 杨蔓娘自然也入乡随俗, 投入其中。

除夕之前的半个月,她便和保康门瓦子里的于家三娘子成衣店说好, 给了定钱,让她他们姐弟三个量体裁衣,都做了一身儿过年穿的新衣。

昨儿个做好的新衣裳都送来了, 老二杨士林是一身儿宝石蓝的圆领大袖长袍, 是时下男子常穿的样式。杨蔓娘和杨盼娘姐妹俩则是一样的交领对襟襦衫儿,杨蔓娘的是清新的豆绿色,老三杨盼娘的,则是她自己选的艳丽的桃红色。

这新衣裳是兄妹三人自从杨家老爹没了之后, 做的第一件体面衣裳, 杨士林年纪大一些,得了新衣裳虽然开心,但还能勉强沉得住气。

而老三杨盼娘就格外的喜形于色了, 昨儿个才一拿来衣裳,便迫不及待的试穿了一次,因着家里的黄铜镜子太小,还对着屋里的水缸照了又照。晚上睡前,还美滋滋的穿着新衣在架子床上走来走去,又央求杨蔓娘把自己的衣裳给她试一试,最后到了该睡觉的时辰了,才一脸不舍的脱下来,叠好放在床头儿,等着早上穿呢。

这边姐弟三人早上起床洗漱罢,吃了朝食。

穿着新衣裳,才刚钉好桃符。

那边儿的街口儿,便响起了几个半大小子的声音:

“二郎,杨二郎,快出来!一起去打锤丸啊!”

杨士林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外头人也都唤他杨二郎。

“大姐,是朱三郎他们。”

杨蔓娘知道,这几个半大小子,家里的大人大都是在朱雀门报房做事的。

那为首的朱三郎,便是大掌柜朱贵的孙子,家里就住在朱雀门附近的流水巷。

一帮半大小子正是淘气的年纪,经常下午逛来家门口,叫休沐的杨士林一起到附近的旧军营打捶丸。

所以杨蔓娘自然也是认识的,还偶尔给他们果子吃。

所谓捶丸,也叫步击。

在大宋颇为流行,是一种是以球杖击球入穴的运动,类似于马球中的步打球,就是不骑马的马球,和现代的曲棍球类似,是一种多人才能玩儿的击球比赛。而且,不光小孩子玩儿,很多大人闲暇也打锤丸当作消遣。

“大娘子新年好!”

“大娘子,让二郎和我们一道去玩儿吧!”

一群十岁出头的小郎,都穿着簇新的衣裳。

跟杨蔓娘作揖,笑吟吟的道。

“你们一会子不去看大傩吗?”

每年的除夕当天,皇宫中会举办大傩祭祀仪式,驱除瘟疫、消灾避祸。

非常的热闹,汴京城的很多人家都要去看的。

“不去看。”

“不去不去,每年都看大傩,早就不新鲜啦!”

“就是,有那功夫,还不如去打锤丸呢!”

一帮小子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倒也不奇怪,他们这个年纪,整天走街串巷的,汴京城的各种热闹早就看够了。

“行吧,那就去玩儿。”

杨蔓娘也不扫兴,又让老三杨盼娘回屋里抓了几把蜜饯花生给他们。

叮嘱道:

“玩够了就早些回来,晚上家里还要放炮仗迎神吃晚宴的。”

“知道了,大姐。”

“知道啦~大娘子!”

“嘻嘻!”

一帮半大小子,故意掐着嗓子,学着杨士林的声调儿答应着。

很快便嘻嘻哈哈的一起跑远了。

杨蔓娘也不恼,回屋和老三杨盼娘一起套上厚羊皮裘,穿上羊皮靴子。

便锁了院门,手拉手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东华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