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鲁大人今年都七十八了,胡须头发已然全白。再过两年做了八十岁大寿,这个首辅的位置也该腾出来了。
鲁大人这些年一直是陛下用得最放心的臣子,为了陛下他做过不少昧良心的事,为了天下他也做过很多让百姓称赞的事。他是能臣,能臣有这样说话的权利。
鲁大人只差没指着皇帝的鼻子说,再过两个月北方南方最难熬事情最多的时候就要来了,您现在带着文武百官出京南巡,这不就是个活靶子。
别说什么沿途有人开道,不管因为什么又为了什么,绝对少不了领着脑袋沿途拦驾的人。到时候为了皇恩浩荡多花些银子都是小事,就怕这其中有人浑水摸鱼,原本小事也成了大事,水彻底就浑了。
“储君也是君,朕带着百官南巡,难道太子不能留下监国。太子
今年三十六,再过两年他都该当祖父了,难道还不能担此重任。”
这话说得,鲁大人一脸无奈看向皇帝。太子能不能担起重任这事不在太子而是在陛下,这事难道皇帝不比自己清楚?这般此地无银三百两,做戏都做得有些太假了。
可即便是这样,严学士也还是不得不把话接过来:“陛下,太子监国本是不错,但陛下南巡是要去南直隶祭祖,这是国事亦是家事,太子是储君也是陛下的长子嫡子,祭祖之事又岂能缺了太子。”
严学士给太子当过老师,是正儿八经的太子党。这两年陛下的身体明显不如以前,太医院院正守在宫中的日子比在自己府里还要多,这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
太子是嫡长子,十岁那年被立位太子,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历朝历代太子就不是什么好坐的位置,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就更是如履薄冰一步都不敢踏错。
眼下的情况便是这般,皇帝要南巡,真实的意图当臣子们的还暂时没能猜透。
但站在皇上这边的大臣,觉得陛下不该轻易出京,不管是路上遇上什么事情还是陛下自己的身体情况,稍微出个意外说不定就得改天换日。
站在太子这边的大臣,也觉得陛下不能自己带着文武百官走了,把空了的京城留给太子。
太子监国说得好听,但本质就是把太子竖成了一个靶子。陛下成年的皇子可不少,谁的心思又不会想着自己能不能有机会继位呢。
人人都有各自的小心思,但大家伙都一致认为皇上不动比动要好。就这么稳坐高堂安安静静的不好吗,南什么巡,花钱费米还不得安生!
自己的大臣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便是不说皇帝也能猜着个大概。真的生气倒是不至于,要是为了这点事也要生气,他这个当皇帝的恐怕早就被气死了。
可要说心情舒畅,却也谈不上。身为天子连能不能出京都得被臣子们互相辩驳来去,这日子过得确实也没什么意思。
“裴远舟,你说说。”但在没意思的日子里找乐子还是可以的,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注意到已经缩在一旁,几乎要融入阴影中的裴元,开口竟然问起他的意见。
“回禀陛下,臣没去过南直隶。”裴元这会儿才明白周既白为何会挨骂,肯定是这个问题皇帝也问他了,而他没能给个满意的答案。
“臣离老家已经有三年多了,若是陛下这次南巡能带上臣,南巡这一路又能路过岳州,臣出宫回府第一件事,就该烫一壶酒好好喝一场。”
“要是不路过岳州呢?”皇帝再没想到裴元会这么回答,一时之间还有些好奇。
“要是不路过岳州,天下之事该由陛下做决断,臣不敢也不能妄言。”
要是不路过岳州,那您回不回老家跟我有什么关系,您非要回去谁还能真的拦住?您现在就下旨,我现在就拟旨,这俩首辅和大学士还真就没办法。
裴元没说出口的话,暖阁里的人都听懂,两个老大人神色各异,只有皇帝顿了一瞬便哈哈大笑起来。
“拟旨!着内阁协同礼部,把出京的路线和时间写个奏疏递上来,今年朕要南巡。”
第109章
裴元一句甚至有些驴唇不对马嘴的回话,让陛下打定了主意要南巡。从乾清宫的暖阁出来,鲁大人和严学士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只有裴元跟在两人身后神情自若。
“你看看你刚才说的都是些什么,陛下问你南巡的态度,你说什么回老家的事。这下好了,南直隶不去也得去了。”
这几年关宁业又能登严学士的门了,裴元也跟着他经常出入严府。比起年迈且积威甚重的鲁阁老,裴元整个身体和站位还是更加靠近严学士一些。
“严老这话说得学生心虚,这事哪里轮得到学生来置喙。学生不过是顾左右而言他,毕竟这个时辰学生要是再被骂出宫去,翰林院还得再找个同僚进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