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师爷想说的就这呀?这好说呀。”管事差人去拿纸笔,“但这事儿嘛,得有个字据。”
与师爷协商好分几期偿还,利息怎么算等问题,管事要求衙门的人拿这字据回县衙盖上县令官印。
来回县衙不算远,很快盖上官印的欠条便送了回来。
拿上欠条,管事转身上楼呈给裴一雪。
在裴一雪细细浏览欠条条例时,管事迟疑道:“东家,我心里总觉着奇怪,这欠条到手得太容易了,七千七百五十两不是笔小数目,县令却连讨价还价都没有。”
裴一雪将纸张递还给管事,说:“叫几个机灵点的伙计随我一同前往县衙替方总督诊治。”
“这,东家要现在过去吗?”管事神色凝重,“不需要再做些安排?以免医治过程出现纰漏,或许让方总督到药堂来诊治更为稳妥。”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裴一雪负手起身,轻笑道:“我还怕他们没机会作妖了。”
裴一雪的话宛若一粒定心丸,使管事不上不下的心终于安定下来,既然裴一雪自个儿心里有数,他自然也无须再多说,跟着安排就是。
带上药堂伙计,裴一雪跟随衙门的人来到县衙。
县令的人从他们一进门开始便表现得贼眉鼠眼、探头探脑,也不知具体想做什么?
方总督的病情比他想得还要严重许多,但也还没到只能等死的程度。
开完药方递给伙计去煎药,裴一雪便着手替方总督进行第一次针疗。
裴一雪在屋内施针,另一边县令也在焦急等着手底下人的消息,急得忍不住来回踱步。
“吱呀。”听到门扇推开的声音,县令循声望去,来人正是他苦苦等候的师爷。
待师爷进到房间重新将门关上,县令立马迎上去,急问:“办妥了?”
“万无一失。”师爷勾起抹笑,眼神仿佛淬了毒,“那毒无色无味,任那徐一医术再怎么精明也绝无可能觉察出。等汤药入口,方总督必定当即暴毙而亡。”
第22章
黎明药堂伙计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药汁,小心翼翼地走进,与裴一雪打了个照面后,还没走几步,一只大手便伸向他手中药碗,稳稳接了过去。
是守在方总督身边的侍卫,自从来到西塘县,便一直如影随形跟着方总督,悉心照料着总督的饮食起居。
侍卫眼神锐利如鹰,端起药碗,立刻从怀中摸出了根光洁锃亮的银针,毫不犹豫插进了药汤中。
他的目光扫向裴一雪和完成任务的药堂伙计,仿佛一柄无形的剑,抵在他们喉咙处,在说:若这汤药有任何不妥,他们二人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官威倒挺大。裴一雪多少有些不悦,但他挑挑眉,还是回了个和蔼可亲的笑脸。
银针验毒,能验出来的毒有限。
他若有心下毒,又怎么会让一根去取银针试出来?他必定首先会规避掉这些毒药。
何况人是他诊治,方子他开的,抓药熬药流程也全包,“未曾”经过他人的手,喂药的时候他还就站在旁边。
这种情况下下毒,多少有种英勇就义的精神。
为了杀一个总督,还不至于赌上他的命。
更何况针疗的时候杀人,比下毒来得实在。
银针在汤药中轻轻搅动,侍卫拿出汤药里的银针,举到眼前细细检查,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侍卫的眉头缓缓舒展,似乎对汤药的安全性有了一丝信心。
然而他并未就此罢手,陆陆续续又从袖中摸出五六种小玩意,将药汤逐一滴入其中。
药堂伙计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有些发怵,他虽然亲手抓药熬药,对药汤的安全性有着十足的信心,但在这位侍卫的严谨检查下,他却开始有些动摇。
他扫过侍卫腰间的佩刀,咽了咽口水,腿都软了,“东家,这些都是验些啥呀?保真吗?不会出什么岔子吧?借我一万个胆子我也不敢下毒呀。”
“没什么,别紧张。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裴一雪拍着伙计的肩膀安抚。
就算这药汤真有问题,也与他黎明药堂无关。
侍卫的动作并没有因为他的话而停止,依旧仔细地检查着汤药。
终于,在将所有的小玩意儿都试过一遍后,侍卫点了点头,示意汤药没问题。他将药碗递给了方总督,方总督见状也放下了心中的疑虑,准备用药。
就在药碗即将触及方总督嘴唇的那一刻,裴一雪忍不住开口:“且慢。”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
这县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不信,只有亲自验过毒,他才会放心。方才被侍卫抢了先,如今侍卫查验完也该给他看看了。
先前侍卫虽然已将多种毒药排除在外,但有的毒通过这些办法可检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