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几乎零希望的事,乔春锦不愿意女儿去吃这样无望的苦头。当年小姑子考上大学,乔春锦跟着一起开心之余,也曾遗憾过自己没本事把女儿供到高中,是她的软弱与退让,让女儿的精神遭受了无法恢复的伤害,以致于女儿早早辍学,高考无望。
小姑子的心是好的,她自己日子过好了,就无私分享那条她曾经走过,且成功了的道路。高考于小姑子而言,是人生的扭转点,高考过后,她的大学生身份,令她在家里的地位扶摇直上。
在自古女子不可以上桌吃饭的青河村,小姑子靠自己会念书的本事,打破了性别歧视,成为青河村第一个上桌吃饭的女孩儿。现在,她工作安稳,还找到了如意郎君,成了青河村女孩儿们的模范样本,她要把成功的经验亲自传授给只有十九岁的侄女。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切都还来得及,她衷心希望侄女未来的日子,也和她一样,充分感受、享受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含金量。
林书蓉做事向来周全,这一次的筹划是为侄女读书铺路,她更是倾尽心血做的很详备:“参加高考要先通过预考,小夏念书那会儿看得出来理科好,考理科的话,除了要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还要多考一门生物。七门功课,满分是710分,统统下狠功夫学肯定不现实,只能根据小夏的摸底考,针对性地制定复习策略,抓大放小,能争取的科目和分值稳扎稳打必须拿下,那些太难太偏的题,大多数人都不会,小夏底子薄弱,干脆直接舍弃掉弃车保帅,把这一份精力投去可以短期内高效提分的科目上,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林夏青愣在那里,高考,多么遥远的事啊,上辈子参加高考,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林夏青当初也是从小山村里考出来的,这辈子林书蓉走过的路,林夏青上辈子也走过,她忽然和林书蓉此时的决心感同身受了,她们都是那批曾经享受过高考恩惠的女孩儿啊!
她很感谢年少时没走歪路的自己,就算日子再不如意,也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一直认真念书,最后考出了那个贫穷落后的地方,挣脱了刻薄寡待的亲戚。上了大学,她就再也没回去过那个噩梦一舨的家乡。
日子好像从考上大学开始,一切都慢慢好起来了。正应了那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年少时的贫穷、自卑、可怜,渐渐全被林夏青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其实念书对于林夏青来说没那么难,她的成绩一向很好,别人都说十年寒窗苦读,林夏青却是完全享受学习的,成绩为她带来的荣耀与光环,可以很好掩藏那些躲在她阴暗面的贫穷、缺爱与可怜,她似乎并没有费很大的劲,就考上了一个很好的大学。
而毕业后,她秉持底层人民一切向钱看的生存准则,理所当然进了一家当时给薪最高的民企,开启了她一步步成为高级打工人的打拼生涯。
比起人人畏难的学习,年少时的林夏青,最恐惧难捱的是家中叔叔婶婶的刻薄。
父母过世,族中话事人自然而然把抚养林夏青的工作分配给了她的叔叔婶婶。
叔叔婶婶在人前扮演一双慈爱的长辈角色,人后把林夏青当作家里没有尊严的佣人,父母留给林夏青的房子和田地,他们夫妻霸着,租给别人,租金并不用在养育林夏青身上,学校一放寒暑假,他们就要撵林夏青去镇上给早餐店洗碗做童工,自己去挣下学期的学费。
他们还很坏,坏到骨头缝里去,林夏青假期打工结束,他们两口子会用心歹毒地去套早餐店老板娘的话,套出来店里最后一共给林夏青结了多少工资。回到家后,关起门来,露出可怖的爪牙,他们让林夏青交出扣除学费的剩余部分,美其名约上交她在那个家的伙食费。一个假期结束,林夏青洗碗洗破一双手,兜里却不允许剩下半个子儿,要是被叔叔婶婶发现她私藏了钱,那就有好一顿皮带鞭子等着她。
那些年寄人篱下,林夏青像只可怜虫一样过活,回想起来全都是窒息式的日子,而学习则成了那些黯淡日子里唯一的光。
学校里的她,和在家中受尽欺凌的孤女判形象若两人,她喜欢把那些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去追逐立于巅峰不败的快感。叔叔婶婶不喜欢她学习那么好,他们认为她应该早早辍学去为这个家打工,或者早点嫁人换一笔不菲的彩礼,给这个破烂老旧的家重新盖起一幢三层的小高楼。至于培养她读书,他们绝不会在她身上多浪费半毛钱。
林夏青的骨头很倔,他们不想让她读书,她偏不,她绝不让他们得逞。学习对于林夏青来说,真是那段时光里,一件最自然而轻松的事情了。她的考试成绩降维式地把对手们甩在身后,校长找到想让她辍学的叔叔婶婶,话里话外让他们要长点良心,村里出现一个名牌大学生的苗子可不容易,他们可千万不能作孽把这个苗子给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