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徐彩玉惊讶地看向自己,孟美兰开口道:
“你自己想想,咱家今年从去年年末到现在,有谁在百货大楼那边买过布料和衣服吗?”
徐彩玉:“……没有,咱都是去附近市场找那摆地摊的商贩购买。”
从去年3月份开始,国家就已经取消对知青回城的限制,允许所有知青无条件从乡下返城。
所以,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当个体户不体面,但对于那些回到城里,但又找不到工作的知青而言,能赚到吃饭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因为南方省份,尤其是东省的经济政策最开放,再加上又靠近香江,所以那边如今涌现出了很多私人的服装、玩具和电子装配厂。
任何时代,都不缺聪明人。
很多脑子灵活的知青,便跑到东省那边低价批发衣服、玩具和手表等东西,然后再运到京市这边来售卖,从中赚取差价。
从东省那边运过来的衣服等货物,价格不仅比百货商店便宜,而且也比百货商店的更有设计感。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自然会像孟美兰家一样,选择从私人的商贩手中购买自家想要的货物。
徐彩玉经过孟美兰的提醒,想到自家这一年来,也没到百货大楼买过一件衣服,眉头自然更是紧锁了起来。
第110章 番外:徐彩玉和林清峰下海经商
徐彩玉原本只是对纺织厂现在的生产状况,感到有危机感。
但在和孟美兰交谈过后,她直接就觉得,自己工作了将近十年的纺织厂,说不定要完蛋了。
毕竟,连她这么一个纺织厂的内部员工,都宁愿买那些商贩从东省那边批发来的衣服,可见纺织厂如此生产出来的衣服,有多不受欢迎。
而徐彩玉自己思考了一番后,又觉得,会出现现在这个局面,其实很正常。
她们纺织厂生产出来的衣服,设计实在是太老旧了,和十年前的衣服压根没什么不同。
但东省那边生产出来的衣服,设计就新潮了很多,颜色也更加丰富。
而且,从价格上来说,那些商贩的定价也比百货商店或者供销社便宜不少。
就拿徐彩玉上个月给女儿林语竹买的那条短袖连衣裙来说,那卖货的商贩收了她1块钱,但在百货大楼里,这样的短袖连衣裙定价通常在3块钱左右。
如果说,百货大楼的衣服品质或者版型比较好,那么或许还有人愿意买单。
可问题是,事实上,反而是东省那边的衣服款式比较出彩。
东省那边和经济高度繁荣的香江隔海相望,自从前年改开以后,两边的商业贸易往来就十分频繁。
而由于东省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再加上市场广阔,很多原来在香江开纺织厂的老板,就将生产线都搬到了东省这边来。
连带着,香江那边的时尚风潮,也跟着传到了东省,再由东省传向全国其他地方。
徐彩玉反复纠结了一个多月,最终还是下定了主意,拉着林清峰一起找到了孟美兰和林满阳的面前。
听到徐彩玉和林清峰夫妻俩打算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去,孟美兰和林满阳着实是吃了一大惊。
对于徐彩玉会有经商这个想法,孟美兰倒是没有太多意外。
毕竟,纺织厂今年的情况,肉眼可见是越来越糟糕,一个月更比一个月差。
这个月,徐彩玉甚至只拿到了半个月的工资。
因为纺织厂那边说徐彩玉她们从上个月到这个月,都是上午工作,然后下午休息半天,所以只能给厂里的工人按半个月的工资来算。
但是,钢铁厂和纺织厂那边的情况,却是截然不同。
钢铁厂这边的生产经营,事实上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冲击。
和纺织厂不同,钢铁厂属于重资产行业,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
再加上,各地政府如今都在摩拳擦掌,准备进行基建开发,这自然就产生了大量的钢铁需求。
今年年初的时候,钢铁厂这边甚至在厂区里新建了一个新的生产车间,同时还扩招了三百多个工人。
因为钢铁厂的工资和福利都很稳定,所以当时招工时,外面很多人是挤破了脑袋都想进钢铁厂工作。
而由于林满阳是保卫科科长,在厂里也算是说得上话的领导,所以当时甚至还有人找到院里来,想走通林满阳的关系,拜托林满阳开个后门。
林满阳当时并没有接受那人的贿赂,但从这件事,也能看出钢铁厂的岗位还是很抢手的。
更别提,林清峰还是厂里运输队的司机,这更是一个人人都羡慕的铁饭碗。
林清峰也知道自己做出的这个选择,惊到了孟美兰和林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