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生育过3个孩子,同时又照顾王金凤做过月子的人,孟美兰深刻地了解,在产妇生完孩子后的第一个月,家中每天会有多“兵荒马乱”。
首先,产妇需要良好的休息来恢复身体,但小婴儿在这个阶段,又经常会在半夜因为各种原因而哭闹个不停。
如果说,在产妇坐月子的这个月里,身边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她搭一把手,那这个月子对产妇绝对是一场折磨。
产妇压根不用想通过坐月子的方式,来重新调养好自己身体的状态,而小婴儿也很难得到周全的照顾。
孟美兰在下定决心后,便把这个想法先告诉给了家里其他人知道。
林满阳和王金凤等人,也是经历过英子和虎子刚生下来那个阶段的人。
所以,对于孟美兰的想法,大家都觉得很能理解。
而在和家里人达成共识以后,孟美兰嫌弃写信的方式太慢,直接就给宋之方和柳诗媛他们发了通电报。
看到孟美兰发来的电报信息后,宋之方和柳诗媛夫妻俩先是觉得不好意思,感觉给孟美兰添了麻烦。
但随后,他们心中却又不免感到一阵欢喜。
事实上,他们夫妻俩这段时间也一直在烦恼到时候坐月子的事情。
他们甚至还考虑过,要不从岛上渔民的家中,找寻一个靠谱的大娘,来帮忙照顾一段时间。
但这样做的话,又太过于显眼,容易被人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
现在孟美兰这封电报的到来,着实是帮他们夫妻俩解决了这些日子里最大的忧虑。
柳诗媛本来这段时间孕吐反应有些严重,经常吃不下饭。
但似乎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缘故,在收到孟美兰的电报后,她的孕吐反应竟然也慢慢消失了,胃口也逐渐恢复正常。
第64章 这一家子实在是太过分了!
1972年,过了农历春节后,转瞬间就到了3月。
孟美兰这段时间里,一直都在筹备各种要带到东阳岛去的东西。
从京市到东阳岛所在的华安市,坐火车大概要三天两夜的时间。
柳诗媛的预产期在4月中旬,孟美兰打算3月中旬就出发,早一些时日过去,提前熟悉下那边的生活和周遭环境,这样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反而给柳诗媛和宋之方他们夫妻添麻烦。
不过,在孟美兰出发的前几天,却是发生了件让孟美兰意想不到的事情。
看到妹妹孟喜霞突然带着她的小女儿孟月眉上门,孟美兰感到有点意外。
毕竟,这个时间,正是农村准备春耕的时候,孟喜霞往年通常都不会在这个时间进城来。
等再注意到孟月眉脸色苍白的模样后,孟美兰更是一阵惊诧,急忙朝孟喜霞关心地问道:
“月眉这孩子怎么了?我记得正月初那会看到她时,她不是还挺好的吗?怎么现在突然变得这么憔悴?”
听到孟美兰这询问,孟喜霞叹了口气:“唉,三姐,这事说起来,都怪我和她爹没给她掌好眼,害得孩子的名声现在都跟着受到了牵连。”
孟喜霞这一番话,自然更是听得孟美兰一头雾水。
不过,孟喜霞也没让孟美兰疑惑太久。
她跟着又解释道:“我和月眉她爹,去年夏天6月份那会,不是帮月眉订了一门亲吗?结果简书荣那个混不吝,竟然跟我们村一个女知青偷偷勾搭到了一起,前不久硬是要闹着跟月眉退婚。”
孟家村那边的耕地比较多,所以安置了不少周边城市过来的知青。
而孟美兰也还记得孟月眉去年订婚的事情,知道她是跟村里会计家的小儿子订的婚。孟美兰当时还特意送了个暖水壶给孟月眉当贺礼。
所以,眼下听到孟喜霞说的这番话后,她顿时担忧地望向孟喜霞,问道:“那你和孟铁林是怎么处理这事的?”
孟喜霞又叹息了一声:“还能怎么处理,自然是只能答应退婚了。这还没结婚呢,简书荣这王八蛋就已经跟别人好上了!我要是还把月眉嫁过去,那岂不是跟推她进火坑没啥两样!”
孟美兰也觉得孟喜霞的这个处理方式比较好,她安慰孟喜霞道:“这事往另一方面想,也算是件好事,至少在婚前就看出他那人不行,现在退婚,也算是及时止损。”
孟喜霞咬了咬牙:“我本来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三姐你实在不知道那简书荣和简家有多可恶!这做错事的,明明是他们,我没找他们算账就已经够好了,结果他们反倒在村里说三道四,说我们家月眉的八字不好,注定是克夫命!”
孟美兰闻言,眉头瞬间皱了起来,脸上浮现出明显的怒意。
虽然现在讲究破四旧,但即使在城里,都照样有很多人私下迷信这些,乡下地区则自然更是别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