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会不会变卦,另当别论。
祝千龄又问:“你们想推举何人即位?”
“决定权在您手上,”白乡明耸肩,“毕竟闻人曲才是决定性的人物,看您愿不愿意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闻言,贾想颇为惊讶地盯着白乡明。
此话看着光鲜亮丽,把主动权放在祝千龄身上,可深思细想,其中意味却令人寒颤。
这些起义军竟是想要祝千龄当靶子,代表北川,吸引仞州的火力,届时无论是祝千龄胜或是仞州胜,闻人王室都不复存在,他们的夺权更为名正言顺,还能除去祝千龄这个压他们一头的心头大患。
他们甚至可以朝着仞州高层叫冤——都是祝千龄这个大魔头逼迫他们的,他们都是走投无路被迫造反的良民。
如此浅显的道理,祝千龄不可能不懂,可教贾想觉得不可理喻的是,祝千龄这傻孩子居然颔首同意了。
他一把扯过祝千龄,低声吼道:“岁安,你疯了吧?”
祝千龄安抚地拍了拍贾想的手背,道:“稍安勿躁。”
好小子,倒反天罡。
白乡明似乎是发现了些许猫腻,非常懂行地打量着两人,一脸恍然大悟。
“既然您已应下,我便与他人相说,先行告退了。”
贾想叫住他:“且慢。”
白乡明摆出一脸洗耳恭听的模样,此人早先是医者,做起事却没有半点医者良心,和他那个不管不顾的亲爹一个样子。
贾想直切要害:“你是什么时候来到北川的?”
白乡明张口就来:“三十多年前……”
“说谎,”贾想冷着脸,“我去了一趟西沙,见了圆月祭典。”
闻言,白乡明游刃有余的神情一僵,然而他与贾想习以为常保持的面瘫不同,在北川矿场的岁月里,他被诸多不公摩挲得圆润无比,立即调整了不自在的神情。
“哦?那真是幸运。”他轻描淡写地捧道。
他的态度显然摆明了不配合,祝千龄深深地看了一眼贾想,心有灵犀地领悟到贾想的疑虑所在。
祝千龄直切要害:“你是什么时候离开月衣的。”
白乡明仍然是一脸风轻云淡的模样,见祝千龄发话,只是面露苦涩:“尊上,您就不要再深究了,我当初能告诉您月衣的位置所在,已然有悖我良心了。”
祝千龄不语,只是维持着一个漠然的神情,思及自己方才还在把对方往火坑里推,白乡明还是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
“月衣中的时间是根据诡境而定的,”白乡明坦言,“即便我在诡境中一直扮演着婴孩,在现实中我已然成长为青年的模样。”
“二十二年前的圆月祭典被破坏了,自我产生意识后,想脱离月衣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果然如此,祝千龄能找到那一具空白的月衣,并借此以外乡人的身份融入诡境,其背后定然有白乡明的指引。
这般看来,贾想有关西沙的推断皆能够定音——西沙的封印早在二十二年前就打开了,不仅西沙如此,北川亦然,而今不确定的便是东岛与南海,以及处于四境核心的仞州。
贾想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白乡明片刻,西沙中的风暴与诡境如在眼前,月衣在流沙中若隐若现,很难想象白乡明是如何在那片密集细沙中挣脱月衣的束缚。
“你是如何脱离月衣的?”
白乡明爱莫能助地摇头:“一个陌生男人揭开了我的月衣,说起来还要多谢他,我跟着他来到了北川,就是这样。”
陌生男人?贾想警觉地掀起眼帘。
“你还记得他是谁吗?”
说完,贾想便知晓自己问的多余。
白乡明此人虽心眼多,但只要想坦白,他甚至不愿动脑筋装饰一二,就如他明晃晃地对祝千龄说——我们要你去当北川乱局的靶子,你要是被仞州赶下台了,你对我们的好,我们铭记在心,届时会接手你的事业;你要是抗住了这一波剿灭,我们也能借你的光,继续赌注。
果然,白乡明颇为怅然道:“我自月衣出来后浑浑噩噩,记不清多少,最后是……莫得他父亲收留的我。”
提及莫得,贾想亦是沉默不言,莫得的死是压垮白乡明意志的最后一颗稻草,两年过去,白乡明身上深重的疲惫颓丧感并没有随着他剃去的胡须一般落地,恐怕对于接手北川王室一职,他也并不上心。
和他那个闯入圆月祭典的亲爹一样,死了伴侣就没半分责任心可言。
在这一点上……贾想偷偷瞥了眼祝千龄,想到祝千龄方才应允下的靶子身份,顿觉一阵头疼。
祝千龄性子倒是和他们像了个十成十,只不过贾想还没死透,祝千龄就要撒野狂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