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91)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阅读记录

“咚咚咚......”

“咚咚咚......”

不远处传来了撞门的动静。

在一百多人的合力下,陆山县县城那两扇百年巨木做的城门吱呀作响。

撞门的人一轮累了,又补上一批。

守门的兵卒们看到此情此景,知道再也阻拦不住,竟悄然退场。

一刻钟后。

“哐当......”一声巨响。

百年巨木门终于被撞开来,就连顶门的石狮子都被梁柱怼翻在地。

“呼啦啦......”

流民们一个个拎着麻布口袋,就往县城最大的几个粮店和杂货铺子里冲。

第一家粮店,大门紧闭。

几十人上前拍门,门板很容易就被他们给拍开了。

只可惜,里面空荡荡!

第二家粮店仍旧没有开门。

好心的店主出了一个告示。

告知前来抢购的人,店内的粮食已经售罄。

他们甚至都没有锁门,任由大伙儿进他家仓库里参观。

第三家,售罄!

第四家,无粮可售......

流民们几乎跑遍了整个县城。

愕然发现:不仅十多家粮店里没有粮,就是几十个杂货铺子都关了张。

点心铺、肉铺就没一家正常营业的。

有那银钱富足的,赶紧往大酒楼或饭馆跑去。

酒楼的东家表示,他们的巧厨也难为无米之炊。

就在这城门关闭的七日,城内的百姓们已经将他们酒楼所有的米粮、菜肉都买了个精光......

流民们傻眼了。

带了半辈子的积蓄,在整个县城都买不来救命的粮食!

那他们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强行撞开城门又有何意义?

性子急的,坐在地上拍着大腿骂起了老天爷来,还数次问候了父母官的爹娘。

全家等着买米回去下锅的急哭了,哭得凄凄惨惨好不可怜。

有人满怀希望进城来,这会儿抱着脑袋蹲在地上不知所措。

突然。

也不知道是谁高喊了一声:

“哭甚哭,愁甚愁?咱们县衙还有常平仓!我们这就去开仓放免费的粮!”

邶国各县城的常平仓,是朝廷为了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每个县都建了好几个。

本地人很容易找到仓库所在地。

再饿几天,全家都要饿死了!

流民们哪里还顾得上朝廷律法?

只想跟着带头大哥去抢上十斤粮。

他们犯法活该被斩首。

死之前,能让全家吃上一顿饱饭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开仓放粮的呼声越叫越响。

带头大哥领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往常平仓奔去......

第67章 劫富济贫

陆山县,最大的一个常平仓外。

乌压压的流民们,正摩拳擦掌。

他们惊喜的发现,常平仓因为修建的地势颇高,没有洪水倒灌的迹象。

且,平日看守仓门的官差们也见不着人影。

难道是听到他们要来的消息溜走了?

带头大哥此时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

他本想给大伙儿立立规矩。

告诫所有人哄抢也要有个度。

最好能给陆续赶来的其他人留一口汤。

早就饿得晕头转向的流民们哪里听得进多余的话,嗷嗷叫着扑向仓库大门。

常平仓的院门不是城门口那两扇百年巨木门,十几人稍稍用了点力气,就轻松推开了。

很好!

一切都很很顺利。

一眼就看见了粮仓就在门后头。

带头大哥也激动了:“冲呀,快把这些粮库都打开,你们把麻布袋子准备好!”

“来咯,来咯......”

“咦?粮在哪儿?”

“不好了,这个仓库是空的!”

“你说甚?隔壁也是空的,一粒麦子都没见着!”

带头大哥擦着头上的冷汗,试图稳定局面:

“莫急,莫急,我们陆山县的常平仓有四个,我马上领你们往二号仓去......”

“好,好,好!大哥快带我们去!”

“大哥,二号仓也没有粮食!”

“天呐,三号仓里都进水了,得亏里

面是空的,不然好好的粮食还不得泡汤了!”

“四号仓里全是泥沙,刚刚找了一遍,沙子里面也没有粮......”

“苍天啊!到底是谁动了我们的陆山县的常平仓?”

“那能是谁?铁定是那天杀的贪官,真是不给我们留一点点活路呐......”

“......”

陆山县城门口。

两个时辰的空腹等待,实在难熬。

在大伙儿的翘首企盼中,两个被派去买粮的官差们先回来报信。

告知众人第一个坏消息:整个县城都没有粮食可买。

时隔了半个时辰。

十几个跟着带头大哥,去常平仓分粮的石头寨山民们又气鼓鼓的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