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世家精心培养出来的学子,泾渭分明。
照当今的惯例。
殿试后,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授官。
二甲、三甲进士,需先“观政”(实习)。
通常会分派去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门,学习政务三到九个月。
优秀者可留京,授给事中、主事等职。
表现一般且没有门路的,就会被外派去地方做知县、推官等。
你问关西的新科进士们,观政期间表现优秀吗?
答案,自然是优秀的!
他们在关西,年年寒暑假都会去各卫所打工。
观政,可不要太懂了!
但关西的新科进士们实习结束后,偏不爱留京任职,个个都要求外放去雍泰朝条件最艰苦的州县。
奇哉!
怪哉!
大儒们就这么冷眼旁观着。
一年,不显。
两年,不显。
三五年后再
回头看。
一个个的,竟真在那些穷山恶水之地,折腾出了些名堂来。
当地百姓在这些年轻县令的带领下,高喊着:
“修一渠,富一乡;水渠通,五谷丰!”
“精耕三年,不愁饥慌!”
“养猪种桑,不愁衣裳!”
“一村一业,百业兴旺!”
“勤俭持家,世代兴旺!”
“戒赌戒奢,家业可兴!”
“读书明理,农商皆通!”
“......”
诸如此类的口号,大儒们听各地布政司汇报给朝廷的还有很多。
人家不仅口号喊得响,当地百姓的日子还真在这一声声口号中好了起来。
尤其是前一科,有个叫做左驰瑕的榜尾进士(最后一名)。
最后一名,那能是什么大才子?
但就是这个榜尾进士,用了不到三年时间,把他辖下的一个中等县彻底打响了名头。
用来打响名头的商品是花炮。
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花炮!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谁家离得开爆竹?
全县大半以上的百姓,都围着这门买卖忙了起来。
银子如流水一般,哗哗往该县流去。
尤其是在前年乾武帝的千秋宴上,商都燃放了该县敬献上来的花炮足足一个时辰。
当恭祝陛下万寿无疆的几个大字,在皇宫的天空上炸开,在这个朝代可不要太先进了!
大人小孩们都稀罕。
洋人,也同样买账。
该县在八卦城开的一个花炮商铺,今年秋贸会的流水相当惊人。
都说百姓们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富裕起来的百姓们,怎会继续做刁民?
民风自然就好了起来。
二十出头的左驰瑕左县令,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把一个中等县变成了上等县。
现在,已经是一州知府了。
他人虽不在庙堂,庙堂上却经常有人提到他的名字。
总之。
以左驰瑕为代表的一干关西仕子,他们名字的前面,都离不开“关西”两字。
自然而然的,培育出众多关西仕子的青山书院,就渐渐走进了大儒们的视线内。
现在,有机会去青山书院做先生?
去!
必须去!
别人不去,他们去!
第548章 无能无力
雍泰十四年,春。
由朝廷主导的禁毒活动,在二月二这日正式拉开了历史的帷幕。
淳朴的关内百姓们,哪里见过这样的现身说法?
那些有明显戒断反应的洋人,枯瘦的身形和求吸毒品的癫狂状,委实吓着了他们。
再细听同行关军们的介绍。
好家伙!
用了上千年的镇痛药阿芙蓉,竟然还是味隐藏的毒药!
用这味毒药浸泡过的烟丝,能是什么好东西?
百姓们炸锅了:
“老天爷啊,洋人太阴毒了!坚决不能让他们跑到关内来祸害我们!”
“洋人心毒,他们造出来的洋货也不好!谁知道,那些个玻璃、镜面和钟表里还藏着什么毒物?”
“对对对!现在咱什么好东西没有?我看关西作坊里做的镜子、玻璃器皿和钟表,就比洋货强得多......”
一时间,民间洋货无人问津。
急得江南进货商团团转。
最后的最后。
还是涂抹了商品上的洋文,冒充是关西作坊出产的,才以低于进货价五成的价格堪堪出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就在洋人被四处展示,名声口碑差到极致时,乾武帝以欧洲夷人亡我汉朝之心不死为由,再次增兵十万在雪山之北。
于按台山附近,新设北庭都护府。
该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和关西都护府,并驾齐驱,隶属西域大都护。
御林军统领大胡子,摇身一变成为北庭首任都护。
与此同时。
北庭都护府参考了关西以前的移民政策,一口气从关内移民五十万到了境内(包括军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