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我三千八百只鹅在手,奖金也有一百两!”
说到奖金,千言万语都不足形容四个主管心情的激动。
大半年下来,每个圈舍都出师了四五个徒弟。
这就意味着,四个年过半百的老太太,纯收入超过了一百四五十两银。
虽然,明年她们只能拿管理工资加带徒奖。
但就这一年的收益,都能顶得上雍泰朝大半以上的家庭存款了。
如今这这个老太太的精神面貌,和刚来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眉眼舒展,自信从容,昂首挺胸。
高昂着头的,远不止养殖场的这四个主管。
离甘露川新城二十几里路的望乡村村长,已经迫不及待等着一年一度的大评比了。
甘露川有十个移民村。
你要随便找个村民来问:“今年哪个村儿的日子最好过?”
十个人十个的答案是:“就是那狗日的望乡村!”
“他们村的男人都当骡子在用,不仅种了二十亩小麦地,还家家都垦了二十亩荒地。”
“你问荒地能有啥好出产?人家望乡村的荒地产金子呢!”
“此金非彼金!他们村新垦的荒地都种上桑树了!种桑养蚕知道吧?”
“别的村儿得的消息晚了些,找到卫所已经没了一年龄的桑树。还是得种树,才能早收益。”
“你问普通家蚕如何与金子比?知道丝衾不?就是用蚕丝做的被子!宫里的贵人,勋贵人家,还有那些个土豪们,你当人家和我们一样冬日只有棉被盖?十斤重的棉被,都比不上四五斤的丝衾暖和。”
“对的,他们的蚕茧全都卖给卫所,卫所又来做丝衾了!你问这个贵的东西谁会买?往来甘露川的那些的商贩们都快抢疯了!”
“望乡村每户仅种桑养蚕的收入,都不低于二百两。你说这是不是在荒地上种出金子来?今年下半年,他们全村都建起了青砖大瓦房,望乡村村长乐得都快找不着北了。”
“当一个小小的村长,一年都能得一百两奖金,这都比那些千夫长的年俸还高呢。”
“那怎么能一样!别看关军们的饷银有数,但他们的年终奖多得很。”
“你看咱甘露川卫所,辖下有:育苗基地、种子基地、马场、织锦坊、棉布纺、羊毛坊、香皂坊、糖坊、油坊、造纸坊、家禽养殖等等。这些可都是日进斗金的买卖?而这些作坊的收益归谁?大头可都是归甘露川卫所的!
所以,人家甘露川新城守城门的那些个大头兵,年底能得的奖金数,都比你我全家干一年的总收入还多。”
“啥?我家今
年也挣到了八十两呢,一个大头兵能比八十两还多?”
“八十两算啥?”
“啧啧,实名羡慕甘露川的每一个军户!”
“加一!”
第469章 这日子,还能过。
移民村的百姓们,知道甘露川卫所各种小道消息的人,确实不少。
因为各村都有些比较拔尖的闺女,嫁给了军户。
有个进门大半年的小媳妇,回娘家送年货的时候,就被娘家人抓着好一通问。
当爹的盯着那装酒的坛子,眼睛一眨不眨:
“一二三四五,酒坛子上面有五个字!难道就是那传说中的伊里五粮液?啊哈哈......这可是有银子都不一定能买到的抢手货!闺女,你对爹可是真大方啊!”
小媳妇昂着下巴,得意道:
“爹,这坛伊里五粮液我可没花钱,是您女婿发的年货。您女婿还没休年假不能陪我回娘家,这是特意让我带回来孝敬您的!我那边婆家,留的年货还多着呢。”
当娘对自家老头翻了个白眼,显然对这种酒蒙子没不耐烦。
她手上捏着那篮子里的大肥肉,很是满意的点头:
“咱家好几年都没吃过猪肉了,昨儿还说让你哥进城割一斤,结果他回来猪毛都没带一根,只说有老多人排队了!闺女你带的这块肥膘肉,也是咱女婿大营里发的年货呀?”
小媳妇儿掰着指头给爹娘数着:
“是哩!我婆婆前天带着我去卫所领到了,两坛伊里五粮液、八斤猪肉、一只大鹅、两斤羊毛线、六斤奶糖、二十刀厕纸、四块香皂......”
一长串年货报出来,把这家人的大儿媳妇,羡慕得眼珠子都爆红了。
还上下打量着小姑子的穿戴:
“妹妹这一身大红色的高领羊毛衫,可是新毛线织的?这身花棉袄、黑棉裤也不是咱家带去的,啧啧,你这一身没有三两银子都下不来。”
小媳妇老老实实道:
“还是大嫂眼厉!我们家三妯娌,婆母在一个月前每人送了一斤羊毛线,做一身棉服的厚棉布。我这手笨,前两天才刚刚做好,这就穿回来给爹娘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