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585)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阅读记录

村民们惊呼:

“二两?那不和种麦子一样挣钱么?荒地还是不用纳税的!”

“干了!反正我家有两头牛,垦上十亩荒地就跟玩一样。”

“我家有骡子,我家也种十亩棉!”

“我......”

一时间,欲种棉花者甚多。

也有村民不服气:

“明明酒坊和糖坊的买卖比棉布工坊更红火,村长为啥不让我们种甜瓜、葡萄、核桃和白杏这些哩?”

柳村长气定神闲道:

“你也不看看各卫所有多少人种?甜瓜还好些,葡萄、核桃和白杏都是要种几年才能挂果的,当年见不到钱。再说,你们会种果树么?”

那不行。

春天种什么种子,秋天就得收什么果。

农人的耐心,也就这么多。

侍弄葡萄貌似也讲究种植技术的。

他们不会种!

还有村民说:

“村长你还漏了一样,我们还可以种桑养蚕!”

村民心气大,柳村长气呼呼道:

“你怕是想屁吃!七彩仙蚕是被卫所看得那么紧,蚕室的养蚕女工都是要签死契的。”

这位提议的村民却思路清奇:

“养不了那七彩仙蚕,咱就养普通家蚕呗!我家儿媳是从江南逃难来的,她从五岁起就帮着家里养蚕,缫丝。据她说,江南每亩桑田可产蚕茧约百斤,收益不低于十两银。”

“嘶......”

今日的王炸,现。

柳村长手一抖,揪断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几根山羊胡。

甘露川的移民村有十个。

他们望乡村在其中,就是个排名中等的弟弟。

卫所年年都要给他们十个移民村搞评比。

评比的内容很简单。

头一项,就是比人口净增长率。

宗旨就是鼓励大家多生娃,还要照顾好老人,老人死得多就拖垮了出生率。

其次是户均收入。

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看哪个村儿的人会搞钱。

不管是去工坊里上工,还是种地,放牧,每年年底要把村民们的收入晒一晒,比一比。

最后,是看村民们的居住环境。

十个移民村起步都是地窝子,但从去年开始,各村陆续有村民修起了砖瓦房。

幸福生活从哪里看出来?

自然是:衣、食、住、行!

好房子,是好日子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项得分加起来,排名前三的村子,村领导能领到一百两银的奖金。

在甘露川移民村当村长,可以致富。

别看柳村长年纪比旁的村长都要年长几岁,上进心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弱。

听到自家村民有种桑养蚕的能耐,当即拍板支持。

作为甘露川卫所的移民,他们能享受的便利还是很多的。

就比如。

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桑树苗。

别问为啥要买苗?

好多卫所都反映过这个问题。

同样的杏树,就只有从卫所育苗基地买回去的,存活率最高,长得最快。

第438章 劳动改造与边贸

回程路,漫长且清闲。

甘明兰在闲暇之余开始慢慢整理思路。

关于关西今后的发展,乾武帝在班师回朝前与她进行过深入探讨。

在针对西域喀什葛尔汗国,是否需要统占的问题上,乾武帝表现出了极强的耐心。

他道:

“关西的十万驻军,不仅是插在通往西域关口上的尖刀,也是朝廷立足中原的底牌。朕对你们的要求是,时刻保持战斗力。”

甘明兰给予了肃穆的回应:

“保证完成任务!甘露川先锋营已经脱离军垦一线,作息制度与战时一致,时刻准备着!”

不是口号。

此行征战西南,就是最好的证明!

乾武帝本人对两万关西军这一次的表现,很是满意。

同时,他也对甘明兰说了些掏心窝的心里话。

上位者考虑的,从来都是不是一时的胜负。

灭一国易,治一国难。

西域这些游牧民族只要

不将其赶尽杀绝,有马、有人,他们随时都能组成部落,自成一国。

“所以,甘将军!在朝廷没有治理整个西域的能力之前,且以震慑和分化为主。

问问你们关西九卫周围的土著,让他们在喀什葛尔汗王和关西军中做选择,你看他们站那一头?”

甘明兰诚恳的表示受教:

“陛下英明!关西的裕固族,畏兀儿、回回与哈喇灰部落,还有委鲁母附近的十几个部落,与我们关西交好已久。

他们把成品的牛、马、羊卖给我们,同时也用市价从卫所一月举办一次的市上,采买生活所需的铁锅、小麦粉、盐、棉布等。

东裕固族的小首领常常感慨,不是我们关西离不得他们,而是他们依靠关西军的日子,比先前过得好了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