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将军这回又是找厨子,又是买菜种子、调味料和家禽什么的,估摸是打算给关西的移民和关军们的菜篮子增添一些品类。能吃到多一些顺口的饭菜,或许移民们就愿意世世代代扎根在边陲呢。”
乾武帝:“......”
行吧,朕现在的伙食,其实也没比关西军营细致到哪里去!
会想着给卫所带回去多多的匠人,还不忘丰富大伙儿的菜篮子,甘将军就比那些个,只知道疯抢战利品的将领们强百倍。
提到极个别吃相很难看的将领,他也是心火很旺。
人心不足啊!
要换这样的人驻军一方,还不知要贪成什么样。
此行班师回朝,他真要用心琢磨下给一些功臣相关的爵位。
眼下,他唯一担心的是:
“关西十月就已经下大雪了!冬季也比关外要多出两月,本地的牧民世代都是放马牧羊,这些家禽带回关西能养活么?”
甘明福连忙给泰山大人吃了一颗安心丸:
“您放心!关西本地牧民们不养家禽,是因为他们居无定所,且都住的是羊毛毡帐篷。而且,他们大多是穆斯林,不允许吃猪肉的。比起鸡鸭这种肉少的家禽,他们更乐意养牛羊。
但咱们汉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关西现在各卫所都有了砖窑坊。新修的砖瓦房里都建了烟道和火墙,石炭十二个时辰的烧着,各家的牲口圈舍里都暖和得不行。
猪、鸡、鸭、鹅这些家禽的生长时间短,能圈养,只要每年把它们控制在春末孵化,夏秋两季就有吃不完的牧草和草籽......”
所以,现在的关西,真有养家禽的条件。
乾武帝:“好!好!好!甘将军是个会过日子且体贴将士们的好将军。”
甘明福:“......”
和皇帝老丈人说话还是很讲技巧的,实话要说,但不能全说。
几天前,他姐就和他吐槽过。
“来了西北这些年,牛羊马肉没少吃!但吃来吃去,胃里最惦记的还是娘在老家做过的杀猪饭。
猪肉,是怎么做都好吃。瘦肉鲜嫩,宜炒宜煮,肥肉有油气,却又不像牛的肥膘那么腻人。西域的大尾巴胡羊倒是有羊油,一般人还真吃不了那股子味儿。
再加上,这回又遇到了擅长烹饪猪肉的巴蜀厨子,真是不管开出什么样的条件,也得把这些人给带回关西去......”
吃过细糠的人,但凡有条件,真是吃不了一点苦!
总之。
甘将军出了一趟门,在巴蜀终于觉醒了吃货属性。
打着,为关西大营丰富菜篮子的名头,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第435章 晋职加爵
来时。
甘将军只带了两万关西军和五十个亲兵。
回程。
队伍增加到了五万三千多人。
人多。
车多。
货物多。
宏明禅师半躺在一辆为他订制的马车里,手持炭笔不停的写写画画。
慧明、净心两个小和尚,哪儿见过这么多人行军。
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
没走出半个月,就和芦叶、绿沉等人混成了一片。
俩小沙弥对僰族的战俘很是好奇。
还问:“为啥子不让他们骑马或乘车,只让他们光脚赶路哩?他们走得再快,也不如马。”
芦叶:“他们都得了一种疯牛病,每日要把疯性通过走路释放完才能活。”
慧明、净心:“这个病,好神奇的哦。”
绿沉:“......”
再疯的牛,再犟的驴,遇到他们家主,都得把尾巴夹起来。
关在战俘营的时候,施展不开来。
还是这种长途行军路上带劲。
要成为关西的新移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就是要通过体力考核。
十岁以下的,要求每天最少要走五十里。
十岁以上的,行军任务长达八十里。
男女不论。
一日管三餐饱饭。
甘明兰:
没办法,不是她对妇孺心狠。
僰族的男娃子,从生下来就要经历数次的优胜劣汰。
但女性没有这个机制,纯纯是被当成了家务劳力和生育工具。
家里的饭菜男人吃饱了,剩下的才轮得到她们吃。
大部分女性都很瘦弱。
让她们每日步行,实际在让她们炼体。
三餐饱饭,一个月下来,明显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精气神。
不过和来时的急行军相比,这会儿算得上是龟速了。
一路北行,气温逐渐升高。
夏历三月初九。
哈密城的总兵府内外张灯结彩,毡毯铺地。
府中上下皆着盛装,恭候从商都来的天使。
八百里加急赶来的天使,顾不得风尘仆仆,高声宣读着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