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474)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阅读记录

“胖了,昂昨晚泡澡前脱光了称过重的,比去的那天胖了五斤!吃的啥?反正每顿都有红枣小米粥,只要能吃得下,三顿都能管饱!”

“不是不给咱吃肉,人家大夫们说羊肉是发物,得这个瘟病不能吃,只有喝粥最不妨事。”

“昂才没哭哩,就三弟进去的前几天,天天哭、顿顿哭!还是有个大夫说,只要六岁以内不哭的娃,每天都给发一把葡萄干。西域的葡萄干可甜了,三弟吃过一次就没再当哭包啦!”

“谁没治好?都好了呀!反正昂们那屋和隔壁两个屋都活着哩!”

“娘,昂成丁后也要去关西当兵,大夫们说,关西有吃不完的大尾羊和葡萄,就连治蛤蟆瘟的那味药也只有火州才能种活呢......”

妇人们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又打听了邻居家的孩子们。

最后发现,送进去的一万多个孩子真是没一个丢小命的。

关西来的这些大夫,医术是真好啊!

神仙掌,也很好。

发现这味药的甘将军,就是好上加好。

赵牧云就发现了。

自从这个以往没得治的蛤蟆瘟被治好后。

向他提出想去关西九卫戍边的百夫长,一夜之间数量就突破了一百人。

人家的理由也很充分:关西来的大夫和甘将军,对他们全家有再造之恩。

恩情大如天,得还!

大胡子亲兵都被这些家伙给气笑了:“是不是觉得咱们在边城,建功的机会太少了啊?”

“想打仗立功还不容易?现在天下哪里还有安宁地!幽州王那边的女真部落最近也是频频扰关,听说他们的首领要与鞑靼王庭联姻。到那时......”

“王爷!漠北鞑靼王庭就是联合女真部落出兵,也没多少兵力了呀?”

“不出兵,他们还可以出马、出羊和出粮!又或者给女真部落带路,领着对方从他们的地盘上过。”

“去年以为今年的日子会好过,到了今年才发现,一年更比一年难。”

边城大营都觉得日子难。

商都只有更难。

继商贾和小吏们离开商都后,文官集团和权贵们都在打退堂鼓。

净军首领从各大寺庙缴获来的香火钱和粮食,除了往皇宫里送就是被阉人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哪怕已经把皇宫的库房都塞满了,太后娘娘和摄政王也没想过要把这些分出去。

今年就有半数的田地没有耕种。

鬼知道。

农人们明年、后年会不会继续弃耕?

得罪了天底下的和尚,皇家已经付出了群嘲的代价。

那就更得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第352章 你来,我往。

有人觉得这个朝廷彻底没救了。

举族从商都撤离。

也有离商都两三百里路内的人,带着家族里的数个孩子,奔着商都而去。

这个时间点来商都为的是啥?

天底下还能有比皇宫里御医们更高明的大夫么?

答案是,真没有的!

本县本州府的大夫,都对蛤蟆瘟束手无策。

但凡家底不薄的家族,当然要为自己孩子争取最大的生存希望。

他们来了。

数十个家族,带了上百个得了蛤蟆瘟的孩子来了。

皇宫里如今的主子就三个。

太医院早不复以前的风光。

一年半载都见不到一回主子,没了赏赐那点子俸禄够干啥?

好些个御医就挂靠到了某些医馆做大夫。

更有甚者,本就是医学世家。

患者们迷信御医头衔。

哪怕他们的诊金是普通大夫的数十倍,也趋之若鹜。

这一天,就有人出了十两黄金请宫里医术最好的一个黄姓小儿科御医,上门问诊。

患者在哪儿?

外地来求医的,住在客栈里呢!

好嘛!

看在诊金的诚意上,黄御医真去了。

一进客栈见到五六个相同症状的患者,他就直呼不好。

对着患者家属吹胡子瞪眼:“这样的瘟病,你们怎能一路带着跑?真是害苦老夫也。”

他在宫里当差,接触过这样传染性极高的患者,短时间内是没法伺候小皇帝的。

“求您救救我们全家族,这些个孩子大的才十二岁,最小的不过三岁龄,请您老放心,不管最后治成什么模样,我愿意再付一百两金做诊金。”

一百两金,就是一千两白银!

出诊半年也就能挣这点的。

黄御医一本正经:

“诊金不诊金的无所谓,商都已经是好些年没有发现过蛤蟆瘟了,老夫倒是想看看宫里的一些药方得不得用。”

最后,黄御医留在了客栈,让随从去太医院帮请了病假。

他不知道,在今年的七日内,他有七个儿科同僚,也是出了宫后就短时间内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