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兵家属们因为有大事业要干,这些天可都没有闲着。
甘明兰观察了几日就在一群亲兵家属中,选出一个外管事。
外管事的大名叫朱鑫,今年三十有六,曾是夜不收右卫营的一个小旗,服役期间伤到了一只眼睛。
本来干的就是侦察的活儿,伤到了眼睛后被调离了右卫营,在他大儿子成丁的三年前顺势就退了役。
他家父亲去世得较早,只剩下一个寡母,娶妻蒋氏,二十年内连续生了三子三女。
蒋氏是个会生儿子的。
他家大儿子朱桐今年十九岁,娶了蒋氏娘家隔了几房顶上堂侄女小蒋氏,生育一子“小猪肝儿”今年刚满三岁。
朱桐下面弟弟妹妹多,就养成了特别能照顾别人的情绪的性子,先锋营的兄弟们叫他“猪头”,他是半点不见生气。
是的,他就是发现露天煤炭的小子之一,现在在先锋营也做了一小旗长。
当然,朱小旗在先锋营里攒下的家底已经相当厚实。
爹娘来哈密卫之前,他就在哈密城的南城买到了一个大院子,全家都住在大院子里。
从他家到哈密城南门,步行不到一盏茶时间。
朱鑫如今能被提名为威武将军府的外管事,不是因为好大儿,而是因为二儿子。
二儿子朱枇,年底才满十四岁,小伙伴们给他起的外号叫“猪皮”。
半大小子和他哥哥的脾性又不同,很是血气方刚且很有韧劲儿,现在是甘明兰的百人亲兵之一。
长女、小儿子和两个小闺女,分别是十六岁(已嫁人)、十二岁、十岁和八岁。
在朱鑫父子俩入伍没有军饷发的那些年,全靠侯爷年底赏金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人。
期间还没有饿死一个孩子,已经算是军户里的头号能耐人了。
但就是这样的能耐人,全家来哈密卫之前存款还不足十两银。
照说家里现在算得上小富之家,朱鑫可以摆烂享福了。
他这几天却很是积极主动的在甘明兰面前,展现了他的统筹、组织和与多人沟通协调的能力。
是金子总会发光。
是人才,在哪儿都有让他发挥的舞台。
这不,年薪五十两银的正四品位威武将军府外管事一职,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朱管事上任,风风火火。
将,哪些人何时去火焰山找桑木枝条,在哪里挖地窝子为插阡做准备,如何发动本地少数民族帮忙伐木的工作等,安排得井井有条。
他是个极其聪明的。
他和两个儿子已经与威武将军府绑在了一起,就再没让家里的女眷去争抢后院婆子与丫头的工作。
不进府也不会闲着。
雪地靴就足够家里老娘、孩子他娘、儿媳妇等人忙和的......
第337章 赐名
所有的农事和买卖安排得都很到位。
隔离期间,最欣慰的是无一人有蛤蟆瘟的症状。
想来,该疫病暂时还没有出瓜州卫,尚还在控制中。
让甘明兰意外的是。
她给一百个亲兵隔期期间的任务真心不算容易,但还是有三个小子完成了两百字的读写。
一群没有半点文化基础半大小子,全靠毅力死记硬背。
三人里,就有朱管事家的二小子朱枇。
朱枇这些天除了睡觉和吃喝,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他实在太渴望被赐名了。
被人叫了十几年的“猪皮”,估计就连他爹娘都忘记他大名里的“枇”字不是“皮”了吧!
成丁前,被人叫叫还能一笑了之。
他真的不想像大哥朱桐一样,儿子都三岁大了,自己还是一个先锋营的小旗,却还是被人叫“猪头”!
最是要脸的年纪。
给这三人起个什么名字好?
甘明兰做沉思状。
不多时,目光落在了她的木枪上。
咦?
有了!
九十七个脑瓜子垂头丧气耷拉着。
唯有站在最前面的三人昂着脖子,骄傲状。
甘明兰神情带着几分和煦,指着三个骄傲的小公鸡:
“干得好!你们在短短七日内就学会了两百个字,说明你们比你们的同龄人更擅长学习,也更有韧劲。
有一本兵书上曾经说过,兵者当以武为植,以文为种!何意?
这就是拿种麦子做比,麦子的长势好不好,首先取决于种子的好坏,而后才是农人的养护。
你们这一百号人,是本将军从近万人里选出来的,本质上都是好种子,而你们三人又是好种子中最好的。
本将军希望你们不要辜负自身的学习力和韧劲儿,在五年之内,文能通读兵书与律法,武能上马挥枪震四方......”
如此直白的溢美之词,听得三个半大小子双眼发光,点头如捣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