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王爷您低估了那些老饕们的馋劲儿,尤其是从火州来的葡萄酒,以往是有钱都买不到!现在都以在昂们醉香居,用西域美酒和手撕烤兔宴客为贵呢。”
“好好好,安排,让军需官们安排明日就去怀庆府开分店!”
“小的等下就去传话......”
赵牧云现在是典型的家里有粮、有银钱,万事不慌张。
与他同频的还有渔阳城的幽州王。
幽州军田面积是边城的数倍,人家一季丰产足以养活大军三年的量。
各地军田也都传来了丰收的喜悦。
但,关内的百姓们就不是这般感同身受了。
据不完全统计:
上半年,跟着起义的农人超过了百万人,逃难离开故土的难民也有数百万。
这些主要劳动力不知道跟着打砸抢,得了多少银钱,但可以肯定的是,都错过了春耕。
国内半数以上的耕地都处于荒废状。
现在随着三个异姓王爷的崛起,好不容易达到了一个诡异的消停期。
苦等了这一季粮食的粮商们,迅速奔赴各个村子里收粮。
一找一个荒凉。
十个村子有八个村地里都长满了杂草,村里也空荡荡。
走上三五天的,好不容易才遇到了一个有人烟的村庄。
进村后,才知道。
有一帮由五十多人组成的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粮差,比粮商们先来了一步。
这些人正与村民们对峙。
气氛很是紧张。
有那五六十岁的老人竟然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痛诉:
“没天理了,建国两百多年就没听过,朝廷收这么高的田税!亩产一石米,税率为六成;亩产二石米的田地,税率为三成;亩产三石米以上的良田,要收税两成!”
“天杀的,真不给我们一点活路啊!今年春,老婆子家卖了三个孙女才买来那么点稻种!拢共就接手了六亩薄田,要是照着粮差的要求交田税,只能剩两石多点米,老婆子家里七个男丁指着这点子米,如何能熬到冬?”
“交不了,这田税一点都交不了!谁要逼着劳资纳粮,劳资就和他血战到底。看看人家定南王,不就是翻身农人做了异姓王么?大不了,再闹上一回,说不定也给劳资封个什么王!”
“咳咳,听我说!现在州府的府兵都没了,县衙里干事的也都是一些小混混,谁知道这些粮差奉的又是哪门子的皇命?”
“对,乡亲们,不要怂!抄家伙把那些个假传皇命的粮差统统赶出村子去!”
“滚滚滚!再不滚就把你们留下来当地肥!”
五十多个粮差竟然被全村村民赶出了村,追赶过程中,差点没被那些老婆子们浓痰给淹死。
实在是太腌臜了!
粮差们走之前,隐约还听见那个村长在扯着脖子招呼村里人:
“从明儿起,咱们村就要设路障,不认识的一律不要放进村子里来!硬闯的,就甭客气!”
继粮差被赶走后,粮商们也得了相同的待遇。
那个村长得知粮商们的身份后,大嗓门又开了腔:
“各家的粮食各家藏好了!谁知道接下来又有什么天灾人祸,可不能眼皮子浅的卖了。”
“村长您说的对!自家人都不够吃的,哪有多余的粮食往外卖!”
“就是,任他们说出一朵花来也没用,除非这些人愿意拿和粮食一样重的金子来换,不然休想从我们手里买走一粒米!”
“掌柜的,你也别在咱们村浪费口水了,你看十里之内有几个村还有活人的?粮食就是人命呐!”
“......”
粮商们不信邪。
一连转了半个月走了几十个村子,也没买到一粒米。
这下,苟延残喘的城里人傻眼了。
历经一年多的流民起义,都没有把这些城里人给杀光。
能活到现在的,都不缺手腕和门道。
但大部分城里人是没有田产的。
他们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才盼到秋收。
现在别说屯粮了,正常的口粮都买不到。
乡下的农人静悄悄。
城里人天天各种打砸抢。
什么商铺都开不下去,甚至很快就影响到了皇城商都。
第320章 谁是替罪羊?
朝廷上。
户部尚书顶着巨大的压力,硬着头皮进言:
“王爷,今年的田税至今还没有动静。”
摄政王皱眉问:
“不是让你们组织专门的粮差下去收田税吗?今年就不要折算税银了,把粮食全都运回来。”
打仗打到后面,拼的就是人马和粮草。
皇宫的家底都快被折腾光了,是时候屯粮啦。
户部尚书的头,差点埋到了胸腔里,低头呐呐道:“回摄政王的话,那些粮差都被赶出了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