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比例就显得异常不协调。
村民们都不记得他的本名叫啥,都叫他为丑娃。
丑娃的祖父是老军户,早年在一场战事中伤了一只眼,之后是大伯接了班。
大伯战死又轮到了他爹。
结果就在同年(丑娃六岁),他的倒霉爹也跟随大哥的脚步死在了战场上。
大伯娘是在热孝中改嫁的。
他娘好歹守了三个月才走。
没法子。
有生育能力的寡妇在边城是非常抢手的。
都巴不得娶回去给留个后。
这四年时间。
丑娃和瞎了一只眼的祖父,常年卧病在床的祖母,以及两个堂弟、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家七口人生活在丁镇堡。
去年之前。
他和弟弟们每日的主要劳动,就是牧羊。
家里就靠着他们四兄弟在春日里养上十来只羊,年底卖了换钱后养家。
本钱不多,十来只羊的利润也就五六两银子。
至今家里还没饿死一个娃,都已经算是很能干的了。
去年冬日又长又冷,他家卖了羊换来的粮食比往年少了好多。
要不是玉面罗刹他们及时运回了那六十万石粮,总兵大人他们给军户们定了可以平价购买的量。
他们家指定得全饿死!
开春后,家里剩下的积蓄都不够买一只羊羔子的。
灾难却还只盯着穷人来。
不久前的鞑靼入关,他那瞎了一只眼的祖父为了保护家里五个年幼的孙子孙女,不得不拼上了老命。
战事结束后,老军户的左肩被狠狠的砍了一刀。
虽然战场上受伤的军户们,看大夫抓药都不用自己掏医药费。
但是上了年纪的人,受了这么重的伤,养回来是再不能够的。
生活的重担压得两家长男丑娃,整日里愁眉苦脸。
不想,就在刚刚。
他好似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消息。
第223章 难民
邻居大婶看到丑娃傻愣的样子,催促道:
“你赶紧去啊!七只大羊呢!”
丑娃终于听清楚了大婶的话,激动得直哆嗦:
“婶......婶......为啥啊?为啥要给昂们分羊?”
“当然是侯爷仁慈、将军们仁慈!昂们丁镇堡在这回杀鞑靼的时候可没有怂蛋,这是对昂们的奖赏!但凡有重伤和死人了的军户,一户能照着人头分上一只羊,其他村可没有昂们丁镇堡这个待遇!”
大婶也是刚去确认过,得了准信要回家取户籍的。
狗娃激动得浑身哆嗦:“昂们都不是怂蛋!下回鞑靼来了,昂也能上战场!”
亲自给狗娃家送羊来的百夫长,正好听到两人的对话。
点头赞许道:
“不愧是昂们丁镇堡的崽,就是有血性!不过,狗娃啊,你也甭着急,这回漠北鞑靼都差点被昂们一锅端了,三五年内,边城应该很难再发生如此这般大阵仗的大战了!”
打仗会受伤,打仗会死人。
谁能喜欢这玩意儿?
如果没有战事,军户的孩子们可以等到成年后再入伍。
这么一来,家中长男又能多帮衬家里的老少好些年。
狗娃是个早慧的,从百户长的话里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兴高采烈的从百户长手里接过了七只大羊的绳子。
家里的三个弟弟和妹妹,恨不得抱着这些草原羊同吃同住。
他家祖父听到外面的动静,一步一步挪到屋门口。
在百夫长的解释后,当即让自家孙子孙女们对着大营的方向,纳头就拜。
“你们要记住侯爷和各位将军们的大恩,没有他们的帮扶,昂们家早就去地底下吃泥巴了!”
老军户眼睛瞎了没哭。
两个儿子先后战死、儿媳妇们改嫁时没哭。
甚至前不久被鞑靼重伤后,也没哭。
不成想,今日被百夫长送来的这七只并不算肥的大羊,感动到热泪盈眶。
这是给他们全家带来生存之希望的七只羊呐!
苦日子,似乎也没那么难熬咯。
和狗娃一家这般高兴的军户,丁镇堡有一百多户。
免费的大羊谁不稀罕?
五千多只很快就安排到了位。
此外。
一万两千多只市价羊的投放,引发的热议也不小。
在整个大西北都缺羊的时候,来了这么一大群羊!
要不是优先孤儿寡母之家,要不是有限购令,这些军户们非得为抢购这些羊打个头破血流。
等待买羊期间,大婶、大娘们凑在一块儿有说不完的话:
“昂嘞个乖乖,二十来斤的大羊拉去怀庆府卖个三两银子,还不是轻轻松松啊!买到就是赚到!”
“可别介,现在的羊肉也不肥,让家里的小子们随便养个三五月的,到了秋季最少还能再长二十斤肉的!那会儿的肥羊比现在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