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得把一个铜板掰成两瓣花的佘氏等人,听到这种比市场价低至三成的大甩卖,哪里还绷得住?
兴冲冲的杀入喊得最卖力的一家商户,一进去就出不来了。
出了一趟远差,她们总算亲手挣到了银钱。
打扫战场可不是白打扫的。
死去的三千多个山匪都被搜了一遍身。
最后他们留守的这一千来号人,甚至把死去的也都算上了,人均还分到了五两银。
想到未来很有可能要在边城住一辈子,妇人们恨不得将全家十年之内要用到的棉布都给买完。
甘明兰找到了留守千夫长,对他道:“你们想不想跟着发点小财?”
千夫长指了指外头的那一大堆棉布:
“秀才娘子说的是这个吧?棉布咱西北不缺啊!胡商每年贩卖到金州关,一匹都不用两百文的!”
“你觉得朝廷今年还会让胡商与我们通商么?”
“恐怕,恐怕不能!”
“西域各国的棉布进不到西北市场,如果流民们在春耕时不恢复生产,今年粮食和棉花种植多半还要受影响。
只要能将这些棉布囤到夏日穿薄衫的时候,卖到高出市场价数倍的价格也是正常的。
最不济只想想,从山匪那儿搜身分来的银子也是白得的,换成布匹回去自家用也不亏......”
留守千夫长越听眼睛瞪得越大。
那还等啥!
饭都喂到嘴边还不晓得吃,怕不是傻子哟!
第162章 各谋生计
海津镇的驿站里,因为这一桩买卖热闹了好几天。
在砍价环节,还得是佘氏等人。
只把那些做了几十年生意的布行老板,都砍得差点自闭了
。
完成交易后,伤患们还在相互打听着:
“柳哥,你最后投了几两银呀?”
“昂的私房银和分得的那五两一块投了!你小子以往那般抠搜,这回用了几两?要知道千夫长和秀才娘子每人可都投了二百两的!”
“嘿嘿嘿,柳哥你可别再骂昂抠搜了,平时抠搜出来的铜板,关键时候不就派上大用场了么?昂一共投了二十两呢!”
“嘶!好家伙,铁公鸡拔毛了!”
“昂这不叫拔毛,这个叫钱生钱!再过几个月,昂这二十两就能变成五十两或更多嘞。”
“......”
男人们对棉布市场的购买力与潜力一无所知,如今不过是出于对上位者的信任和跟风。
医护队的二十几个妇人,却是在第一时间就投入了所有身家。
她们都对棉布市场很看好。
这个说:“但凡以前过过几天好日子的妇人,外衫用葛布可以,用粗麻也行,但里衣一定会选贴身且舒适的细棉布。”
那个道:“孩子,还有孩子呢!一岁之前的孩子皮肤最娇嫩,还有什么比细密柔软又吸汗的棉布,更适合给婴儿做衣裳的呢?”
又有聪明人分析:
“临洮府、金州关、怀庆府等地儿的棉布供给全靠西京城,但听之前田将军的意思,西京城的破军现在且顾上咱们西北。今年,甚至明年后年,棉布在西北几个州府可能都会变成紧俏货!”
最后几人齐齐感叹:
“还是咱们队长有魄力!凑出来的银子,都把海津镇所有布商库房里的大布(标准布)和提花布给买空了。”
“恨不得明日就把这些棉布运回边城!好想叫那位少夫人睁开她的瞎眼看看,来之前可没少阴阳咱!”
“......”
被医护队成员惦记着的,千里之外的少夫人吕氏,这会儿正与男人一块在家里招待贵客。
贵客就是负责左氏一族劳役安排的百夫长陈千夫。
大年三十那天下午,陈千夫好酒好菜的招待了左文轩一顿后,两家人在过年期间就有了走动。
三天两头,不是在陈家喝酒,就是在三十六号院的西次间吃肉。
吕氏显然对家里的废物男人能攀上这么一位现官,很是满意。
每回贵客上门,都会主动帮着张罗好酒好菜。
反正,她手里不缺银钱。
今天晚上的好酒,陈千夫只喝了半斤就带了三分醉意,微醺的人谈兴最浓:
“好兄弟,你们到了边城都有一个半月了吧?这个月下旬,可就得开始正式服役了!你们夫妻俩,一个得去夯土,另一个须得进红帐。
这可都不是什么好去处!
兄弟你这小身板不是哥哥瞧不起你,没了一把力气的,这活儿能让你脱一层皮!还有那红帐,唉哟,弟妹这般好相貌进去可得受大罪。”
一直沉默给两人斟酒的吕氏抬起头来,“百夫长可否详细说说,边城的红帐是个什么光景?”
对方又“吸溜”了半杯酒,才慢悠悠道:
“军中红帐不是地方教坊,伺候的都是些官老爷。读书人向来对女人都讲究一个怜香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