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粮队出发之际,仅生产出了三千枚。
自然全都被他们给带走了。
次日卯初。
一万多人两万匹马,由北门出发。
赵牧云与左文康等人亲自前来送行。
黑漆漆的夜里。
甘明兰扭头望了一眼便宜男人站位的方向。
夫妻俩昨晚说了半夜的话。
都庆幸他有前世在女尊凤朝的那段经历。
要是依着左文康这个原身的性子和能耐,是如何都照顾不了一个两个月的婴儿、五岁精力旺盛的大儿子的!
甘明兰星眸璀璨:“还好你来了!还好有你在!”
只这一句话,就让左文康胸口爱意满膛......
女子也不能情长!
搞事业的时候就该的撸起袖子,一门心思好好干!
甘明兰语录。
出发第一日,田玖将军就来了一个日行一百二十里!
佘氏等人下马的时候,脸色惨白如纸。
大腿内侧全都是火辣辣一片。
这与以往在老家的庄子里骑马完全不同。
要不是她们有那么大半年流放暴走的历练,估计半路上早就因体力不支从马背上摔下来了。
就是这般,她们仍旧咬牙坚持、一声不吭。
从出发到歇息也没有掉队。
甚至在一日之内,只让啃了一顿干巴巴的胡饼和几口淡盐水,都没有任何怨言。
田玖等人自然都将这她们的表现看在心里。
第一天就对这些看起来不算强壮的医护队妇人,多了一丝的尊敬。
能不能派上用场不知道,但她们的勇气和毅力确实够资格上战场。
次日睁眼,又是一百二十里!
佘氏等人的大腿内侧从红肿到磨破皮起血泡,屁股上的皮肉已经没了知觉。
木木的。
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就喝上一口队长亲手调制的淡盐水。
仿佛只要咬咬牙,就没有受不了的苦。
女人在韧性方面,比起男人的可塑性要强得多。
可能是他们这一行人的声势太浩大。
也有可能是河东布政司的小股流民,还没有形成大势力。
零星的小团伙远远的看到这一支急行军,都会躲得远远的。
进入幽州布政司后,明显感觉到了变化。
有不少百姓就站在路上打量众人,看他们的兵器装备,看他们的马。
转头就热议开来:
“火铳,他们有火铳!”
“府军可没有这般齐整这般豪气的,应该是边军!”
“不在守住鞑靼,跑来这儿来作甚”
“你管他们来干甚,只管把消息传开就是了......”
第154章 运不走的粮食
比起河东布政司的黄土高原和山谷地貌。
幽州就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
几个千夫长在歇脚的时候,对着人家的良田流口水:
“幽州可真是个好地方,这里的泥土都是灰黑色的呢,比咱们的黄土肥多了!”
“种麦子,这种黑土种麦子好滴很!”
“难怪走了三天都没见到大波的流民闹事,幽州百姓的日子应还过得去。”
“想闹也不敢闹的吧?渔阳城也有十万边军镇守着呢!”
“幽州在数千年之前就是汉胡杂居之地,这里的人经过数代迁移,没有中原人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仗着身健尚武很喜欢搞窝里斗。”
“原来如此,这样就很难形成像破军和义军那般的大势力!”
“将军就是比我们这些大老粗知道得多!”
“......”
放马奔驰在平原官道上,日行可达一百五十里。
终于在第十三天的下午,赶到海津镇。
海津镇是一个靠近海边的渡口小镇。
从汉唐时期的产盐小镇,逐渐发展成为了邶国重要漕粮转运中心。
一万边军的到来,把整个小镇的人都惊动了。
五十出头的倪氏商行的负责人,很快就从看热闹的人群里挤到了队伍跟前。
大冷的天,他还在不停的擦着脑门上的冷汗。
也挺不容易的。
据他说,他领着倪氏商行的人已经在此地等了三个月。
经过他的介绍。
众人得知,海津镇有南北两个粮仓村。
南仓是官府的常平仓。
北仓是民用粮食仓。
数月前,有身份不明的十多个地方势力,打开了南仓的所有常平仓,偷走了官府存放的粮食。
北仓村,有八百多户人靠粮仓租赁和守护粮食安全为生。
倪氏商行负责人接着道:
“......北仓村人人尚武且实力不俗,一般人倒是不敢去这个村找事,但是也没有粮商能把粮食成功运离幽州布政司......”
外地的粮商们运不走粮食。
想转手给本地粮商,却遭到这些粮商联合起来砍价。
砍得实在是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