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150)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阅读记录

“侯府的日子再难能难到哪里去?朝廷已经有十几年没有给边城发过军饷了。

咱们边城的驻军有四万多户

,兵力十万余人。

这么多张嘴要吃喝,军田可是无法供给这么多粮食的!”

赵牧云被骂得不敢吭气。

他要做侯府的当家人,就得担负起该有的责任。

自从倪姨娘进了侯府。

边城的贺兰砚、滩羊二毛皮(羊羔皮)、枸杞和甘草等特产,已经随着倪家的商队卖去了江南各地。

一年倒腾几次特产,大约能带来二十万两左右的收益。

想要用来给十万边军发军饷,自是不够的。

部分银钱会从江南直接买了米粮运回来,再平价卖给军属们。

还有一部分用来给边军置办冬日的棉衣、皮靴,还有更新一些兵器之类的。

所以。

倪家这条商队的收益,对边城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哪怕赵睿这个庶长子是个纨绔。

哪怕倪氏这个贵妾经常给主母使绊子。

赵牧云夫妻,还真不能把这母子二人往狠里收拾。

第110章 鞑靼人,无肥厚者也!

宁阳侯府庶长子赵睿,在其父亲回家后。

被侯府管家告知,他跪祠堂的时间又要延长了一天。

倪姨娘得了心腹的通风报信,正打算跑到前院找宁阳侯撒泼求情。

还没等她走到二门外,侯府大门就被紧急敲响了。

有边军骑着快马来报信:“总兵大人,有数百骑鞑靼人突然出现在永宁县......”

宁阳侯兼边城总兵.赵牧云,一骨碌从浴桶里站了起来。

厉声问道:“来了多少人?可有与之交手?”

“大人,应该不超过一千骑,他们在扫荡永宁县的铁匠铺子的时候,正好被县衙的巡检遇到了......”

衙役自然不是这些鞑靼人的对手,白白丢了十几条人命。

“还抢了什么?一并说了吧!”

“他们出了铁匠铺子又去了几个酒楼,把酒楼灶房里的大铁锅都撬走了。”

“嘶!”

抢铁锅,可比抢粮和抢金银的后果严重得多。

铁制品可以回炉,用来炼制兵器或铠甲。

这就是,朝廷只让九个边关重镇一年只互市一次,且对大铁锅交易管控如此严格的原因。

赵牧云迅速穿好衣衫,让亲兵给自己取来了火铳。

“快,赶紧给我追上去!来了,就干脆给我留下来!让斥候好好查查,他们是从哪条道上冒出来的。”

鞑靼人这个季节来扰边,多多少少有些个不正常。

永宁县离怀庆府也就二十里路。

鞑靼如果找了近道跑去永宁县抢铁锅,抬抬马蹄子也能来怀庆府。

可别让人把老巢给端了!

总兵大人头顶的警报器,即刻拉响。

马腿跑得再快,也没有边军们五卫的烽火传信的方式快。

离永宁县最近的宁卫边军骑兵。

在鞑靼人跑到酒楼灶房撬锅的时候,就已经赶来了。

鞑靼人比之汉人,面相还是相当有辨识度的。

除了游牧民族特有的服饰,他们的脸很宽,颧骨很明显,单眼皮,头发胡子都比较稀疏。

身形不过五尺二三(现代的一米六五左右),也没什么胖子。

较之边军更为矮瘦!

但他们眼里透露出来的凶光,是对汉人刻在骨子里的仇视。

且,对上比他们数量多出一倍的边军,鞑靼人也是毫不畏惧。

称得上,勇!

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落年轻的首领,举起手中的弯刀:

“巴特尔(勇士)们,为了带回这些珍贵的大铁锅,快杀死这些边军吧!”

“杀!杀!杀!”

宁卫的边军拍马迎敌。

双方就把个永宁县主街当成了沙场......

两刻钟后,赵牧云带着他的亲卫骑着快马赶来了。

远远的就高喊:“人呢?人呢?”

“报总兵,鞑靼人被我们砍杀了两百二十人,骑兵营正在追击。”

“我军伤亡如何?”

“亡一百八十一,伤九十二......”

赵牧云很对这个数字很不满意。

看躺地上的鞑靼人服饰,应该就是鞑靼部落的普通牧民。

还不是什么正规军,就能伤了他们这么多人!!!

半天时间不到。

追击鞑靼人的骑兵营也发现了,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落在骏马山上挖穿的那一条密道。

消息传回来。

赵牧云肺都要气炸了,连夜下令:“既然军田都已经秋收结束,是时候加强训练了......”

不提在那遥远的边城,因为鞑靼人跑来永宁县抢大铁锅,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陇山关口外奔跑的西域行商驼队,在奔跑回西京城的半路上就与流放队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