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板车还了,重新从空间里拿出一个背框,就去了供销社。
其实在供销社里也没有什么东西要买的,只不过现在家里什么都没有,她也不可能凭空变出那么多东西,还是得做做样子才行。
买了一个搪瓷脸盆,两个搪瓷杯、一个热水瓶,还有火柴、煤油灯、煤油、毛巾、牙膏牙刷什么的。
她还想买一个煤炉子,每天生火烧水什么的太不方便了,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有一个煤炉子,可以熬点汤什么的。
买煤炉子需要工业券,而且价格也不便宜,可惜的是镇上没有货,她问了售货员,售货员说煤炉子是抢手货,一般很难遇见。
安然有一些失望,只能下次再来碰碰运气了,不过,今天买到了最重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一口大铁锅,花了五张工业券和六块钱,还别说,这大铁锅也是畅销货,平时很难碰到的。
买完东西她就直接去了邮局取包裹,回村的牛车有规定的时间,如果错过了,那她就得走路回去。
走进邮局的时候,就看见了齐元她们也在。
“安然,你东西买好了吗?是来邮局取包裹的吗?”
“买好了,我是来取包裹的,你们呢?”
“东西我都买好了,现在给家里打个电话。”
“应该的。”
安然取出自己的证件,很快就拿到了两个包裹,一个大一个小,大的这个放了棉衣棉被,小的这个是生活用品和一些京市的特产。
这时候,齐元他们也弄好了,齐元因为没有包裹,还帮她拿了一个小的。
等大家来到上牛车的地方,已经很多人在那里等着了,看这些知青大包小包的,车上的人都露出探究的神情。
安然当然知道他们想些什么,无非就是这些城里来的知青可真有钱,或者是这些城里来的孩子真不会过日子。
当然更多的人对他们是羡慕的,所以这里很多年轻的小伙子或者是小姑娘,都想找个知青当对象,当然很多村民是不同意的,在他们看来,这些知青养活自己都困难,一个个细胳膊细腿的,除了家里条件好一点,简直就是身无长物,而且迟早有一天是会回城的,到时候留在乡下的对象怎么办?跟着回城?吃什么?喝什么?他们都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没有粮食,难道等着饿死,所以有一些理智的村民们,考虑到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明令禁止家里的孩子和知青搞物件。
但是安然知道,村里的很多年轻小伙子和小姑娘都有和知青偷偷在交往。
知青下乡已经有好几年了,他们村里也有好几个家里的儿子娶了知青,更有好几个男知青娶了当地的姑娘。
这些和城里的知青结合的家庭有些过的好,有些过得不好,包括他们村长家的大儿子,娶的也是一个知青,现在连孩子都生了。
也不知道几年以后,高考恢复,这些家庭会怎样的支离破碎。
牛车慢悠悠的回到了村里,大家很快就下了车,除了安然,她的东西有点多,就让老杨叔帮忙送到家里。
回到家里,把东西放好,她也没有急着拆,而是转身朝着村里面走去。
她要去买一些家具,村里面有木匠,一些简单的家具都能够买到,虽然样式简单,但胜在真材实料。
第11章 买家具
村子里面有很多孩子在玩耍,只不过原主一直在镇上上学,和村里的孩子并不是特别熟悉。
当然这些都是特别小的孩子,稍微大一点的,现在基本上都在地里帮忙,或者是去做一些比如像打猪草这样比较轻松的事情,尽管工分不多,乡下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吃白饭的。
原主寒暑假的时候,也会帮忙打猪草赚工分,倒是也有几个小姐妹,只不过现在她没有见到过,应该也去干活了。
村口有棵大槐树,据说已经有几百年了,村里的人吃过晚饭之后,很喜欢在这棵大槐树下乘凉,村里的小孩子也非常的喜欢在这棵大槐树下玩耍,她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村里蒋木匠家的小孙子,小狗蛋。
现在也没有什么玩具,几颗石头就能够让这些孩子们玩上一天,只不过个个都是脏兮兮的,身上都是土,尽管这样,安然也没有嫌弃,反而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糖果,给几个孩子一人分了一个。
孩子们手里拿着糖果,馋的直流口水,不过都忍住没吃。
“小狗蛋,你还记不记得我是谁?”
“记得,是安姐姐!”小狗蛋上面还有几个姐姐,最大的那个姐姐还是安然的小学同学,小的时候两个人经常一起上学,长大了就一起打猪草,所以小狗蛋也认识安然。
不都说小孩子的忘性大吗,安然没有想到,她离开这里已经两个多月了,小家伙还记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