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堂早得了消息,老远迎了出来。
阜瑥下了马车,朝着秦景堂恭恭敬敬一揖首,“大伯。”
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来者还是贵客。
秦景堂笑吟吟上前,携着阜瑥的手腕道:“侄女婿自五年前到了族里,这次还是你跟姝儿成亲后第一次回来。”
阜瑥微微地笑,“小婿早有心回族地拜见岳父岳母,以及族中各位长辈叔伯。只是临北道路远,姝儿与小婿皇命在身离不开。”
“时至今日才回族里正式拜见各位长辈,还望各位长辈莫要责怪。”
秦景堂哈哈地笑,“侄女婿有心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族中早已备好酒宴。
秦景堂亲自带着阜瑥去了墓地。
等阜瑥去祖坟为秦景元夫妇扫过墓、祭拜之后,一行人才回了族长家中赴宴。
接风宴上,谁都没有提起迁坟一事。
秦景堂说起族中如今的变化。
阜瑥则挑能说的,将秦姝在临北道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
整个宴会和乐融融,一片欢声笑语,可谓宾主尽欢。
宴席结束之后,秦景堂让了阜瑥上座,又将族中诸长老也留了下来。
待众人均入座,寒暄过后,秦景堂率先提起迁坟一事,“侄女婿此行,大伯知道是为何而来。”
“相信那位文大人,已经将族中的意思,跟侄女儿说过了。”
秦景堂轻叹一声,语气略显沉重地说道:“早些年,族里确实有些事做得不够好,让姝儿对大家伙儿寒了心。姝儿心里有怨,咱们都理解。”
阜瑥一直面带微笑,一言不发听秦景堂说话。
秦景堂看不清这位阜家家主的深浅,只好继续说道:“景元夫妇,已经入土为安多年。贸然迁坟,惊动的,是整个秦氏先祖的亡灵。”
“以前景元在的时候,秦氏一家子和乐融融的,从没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红过脸。都是同族兄弟,有了能力,扶持族里,互相帮衬,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族里的人,也都感念景元那些年,为族里做过的事。这些年,族里也专门派人,精心照料着他们夫妇二人的墓地。”
“世人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断然没有已经入了土、归了根,却又将他们请出来,带着他们漂泊异乡的道理。”
说到这里,秦景堂动情地红了眼,捏起袖子拭了拭眼泪。
底下坐着的众人也都纷纷点头赞同。
第289章 一族两支
阜瑥等秦景堂说完,才朝他一拱手,又朝堂下团团一揖,“大伯,与各位长辈叔伯,还请听小婿一言。”
“大伯所言,句句在理。这些年,有诸位长辈精心照料岳父母的墓地,姝儿才能够心无旁骛在外打拼。”
“以前的事,姝儿确实曾经心有怨忿过。”
秦景堂目露得意之色,尚不及谦让几句,已听阜瑥话音一转:
“她并非不通情理之人,自然明白族长的良苦用心。无非是为了让更多的族人受益,不拘于族中一家一人。”
“这件事,老伯祖也早已经跟姝儿将事情摊开说清楚。姝儿提出的条件,族里也尽数做到。这件事,于姝儿而言,早就已经过去了。”
秦景堂下意识与堂下一位族老对视一眼。
阜瑥微微笑道:“想必,是因为大伯和诸位长辈,在心里始终觉得对不住姝儿,才会因此耿耿于怀这么多年。”
他笑着朝在坐的诸位团团一揖,“其实,各位长辈叔伯,真得是误会姝儿了。”
秦景堂神色一怔,“这,此话怎讲?”
阜瑥笑道:“姝儿想将岳父岳母的灵柩迁去新城,并非想与秦氏族人断绝往来。”
“姝儿常说,岳父对秦氏一族感情极深,为族人做再多,也心甘情愿。”
“姝儿事父母至孝,这也是先帝与陛下明旨盛赞过的。”
“她既然知道岳父母对族人的感情,又怎会忤逆父母心意?”
“这些年,姝儿一直未曾断过给族中的供养。”
“就算漂泊在外、自身安危尚且不保的时候,也专门安排了孙账房负责这件事。足见她对族中,也是极用心的。”
这句“极用心”,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在座众人脸上。
什么一家子和乐融融没红过脸?
不过就是在指责秦姝小肚鸡肠,揪住族里一点“小错”不依不饶。
说秦姝忘恩负义不顾族人,富贵了就忘了本。
说什么扶持族里、互相帮衬,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殊不知忘恩负义的,从来都是他们秦氏族人。
被辜负、被欺辱、被污蔑的,一直都是秦姝。
以前用养育之恩胁迫秦景元,如今又用秦景元夫妇要挟他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