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姝接过,递给身后的青桑,轻声道了谢。
阜太太转头叮嘱姚嬷嬷,“姝儿明日归省,那烧猪切切记得,千万莫要出了差错。”
姚嬷嬷笑容满面,连忙屈膝应了是。
秦姝顿时羞红了脸。
新嫁娘回门,烧猪之礼意味着“娶妇得完璧”。回门礼以烧猪相赠,以安女子娘家之心。
阜太太话音一落,堂下众人顿时一阵骚动。
经过一番面面相觑之后,所有人将之前准备好的认亲礼,又暗暗加了几成。
给公婆敬完茶。
阜瑥带着秦姝敬过一圈茶,收获了满满一箱子礼。
而且无人闹幺蛾子。
阜瑥转念一想,便明白了母亲方才为何会当着众人面,着意叮嘱姚嬷嬷那番话的用意。
秦姝以女子之身出仕,又有从龙之功。皇上对她,也极尽恩宠。
世人便觉得,她是倚仗皇上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阜瑥留在秦姝身边这么多年,两人之间怎么也不可能如此清白。
可她到成亲之前,仍然是清白之身。
要么是皇上真心爱重她;
要么,就是这个女子当真手段了得。
就连皇上都奈何不得,还能被皇上委以重任。
试问,这样的人,谁又敢在她面前放肆?
毕竟江湖上,关于秦姝这个奇女子的传闻,那是街头巷尾被口口相传、津津乐道。
一个孤女,出身卑微、无依无靠。
能有今日的成就,试问这世间又有几人?
第283章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新媳妇敬完茶,阜瑥的父亲阜源朝阜太太使了个眼色。
阜太太垂下眸子,故作无视。
阜源见状,只好作罢。
等人都退了,阜太太使了眼色,让阜瑥留下。
秦姝便自己带人回了院子。
阜瑥一撩衣摆,在母亲下首处坐定,问道:“母亲有话要对儿子说?”
阜太太思忖片刻,犹豫道:“这秦氏,以前是女儿家,被先帝御旨亲封节度使,也算是一桩佳话。”
“可如今,到底是嫁了人,还是以夫家后宅为重。”
阜瑥一听,顿时皱起眉头,“母亲的意思,我阜家后宅之事,比朝廷政事还重要吗?”
阜太太脸一红,嗔道:“胡说些什么呢?今日你没看到这些人的眼神吗?”
“若非母亲及时叮嘱姚嬷嬷回礼烧猪,只怕不用明日,那流言蜚语便要漫天飞。这世间对女子,一向严苛,半点行差踏错也不能有。”
“否则,轻则失了名声,重则还会连累夫家和族人。”
阜瑥目光微垂,唇角流露出一抹嘲讽,“母亲这些年,一向克谨自律、循规蹈矩守着这世间的规矩不敢稍有差池。母亲又得到了什么?这些年,母亲快乐吗?”
阜太太眸色一暗,“是我遇人不淑、识人不明罢了。可你不一样。”
阜瑥神色微冷,“儿子的确不同。所以儿子不想自己喜欢的女子,需要为了儿子放弃她喜欢的一切,被禁锢在这后院之中,守着世间的规矩一辈子不得自由。”
“儿子看着姝儿,一步步走到现在。她的不易、她付出的心血,儿子都看在眼里。”
“所以儿子才更珍惜这样的姝儿,想她肆意地活着,永远不被束缚、自由自在。”
阜瑥缓了缓,继续说道:“母亲应该听说过,儿子如今制作出了火炮弹。”
“儿子在族中时,曾经在火枪制作上,数年都未曾解决的难题,在姝儿的帮助下,才顺利得以解决。”
“儿子的内伤,也是姝儿帮忙调理,才逐渐痊愈。”
“儿子最迷茫的时候,是姝儿给了儿子启发,让儿子找到了自己想走的那条路。”
阜瑥认真地看着阜太太,“母亲,若是儿子只需要一个打理后宅、相夫教子的妻子,任何一个士家大族的千金小姐,都比姝儿更适合做阜家的主母。”
“可是,儿子不止是阜家的家主,儿子还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儿子想要的,是一个能与儿子灵魂契合的伴侣。”
“不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更不是躺在身边却走不进、也看不清内心的陌生人。”
阜太太有些失神地看着儿子。
她以前,总是沉浸在夫君的薄情与对婚姻的失望中,自觉贤惠大方,接受夫君纳的妾。
却整日郁郁寡欢,暗暗羡慕嫉妒得夫君宠爱的戚氏。
甚至忽视了儿子的成长。
从小到大,瑥儿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伤。
那曾经躲在暗处、压抑的痛苦呻吟的少年,眨眼之间,也已经长大了。
若是,当年她没有听从家族的安排,嫁入阜家,会不会……
阜太太在心里摇摇头:不会的。她没有秦氏的魄力,也没有她的手段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