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强行压下心里的惧怕和恨意,小心翼翼说道:“奴婢是怕,那秦氏会对殿下不利。”
周昱冷笑一声道:“本王倒巴不得她对本王下手。可她这么一个诡计多端的人,会不知道谋害皇子是什么下场?”
“若她能亲自出手对付本王,还有晋王什么事啊?”
秦氏功劳再大也是个普通百姓。
谋害皇子的罪名,她还承担不起!
所以秦氏毫不犹豫站到了晋王那边,支持晋王争夺那个位置。
这就是那秦氏聪明之处:能隐忍、懂示弱,伺机而动、一击即中!
当初要早知道秦景元还有这么一个狡诈似狐又心狠手黑的女儿,张成在提议杀掉秦景元、借此砍掉晋王一条臂膀时,他就该拦着。
银子固然重要,然而因此多了这样一个悍不畏死、追着他的手下疯撕狂咬的对手,着实有些得不偿失。
想到秦景元,周昱又想到了秦景元那个向他投诚的侄儿。
周昱问道:“那姓秦的小子还没有找到吗?”
张成的新欢、秦氏的堂兄,在带着张成去抓秦姝时,被赶过来救人的秦府护卫踢下悬崖。
时至今日仍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那处山崖下,是璃春江。
若是那小子能侥幸不死……
只要他到皇上面前作证,是晋王的人杀了皇上任命的监门将军。
到那时,宁王无论如何都要给晋王扣上一顶谋害朝廷官员、意图谋反的帽子!
到那时,为解决山岭地带粮食紧缺、尽心竭力寻找试种新粮,就变成了别有用心、借机私储粮草、意图谋反的铁证!
不管晋王如何辩解,不管父皇信不信,只要把怀疑的种子在父皇心里种下,迟早有一天会破土而出!
没了晋王,秦氏,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172章 单独召见
新粮试种结果,在十月初送到了京城。
玉米亩产七百斤,鲜甘薯亩产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八百斤。
消息一传到朝堂上,所有人都惊呆了。
将近五千斤的甘薯,可以让多少百姓安然度过冬春两季?
就算晒干的甘薯片,也有七八百斤。
还有甘薯秧、玉米秸,都可以做牛羊冬季饲料。
如此一来,更是解决了冬季牧草稀缺的问题。
在玉米秸削掉地面上的部分后,剩下的挖出来晒干,还可以烧火做饭。
这两样粮食,真的是全身上下都是宝啊!
十月初十,恰好是晋王殿下的生辰。
皇上一高兴,不止赏得金银财宝比往年多了一倍,还直接任命晋王司徒一职。
司徒属三公,主管大周财政收入。
从大周建朝以来,属皇子任命最高职。
宁王回府后,就将书房给砸了个稀巴烂。
秦姝接到晋王请她入府的消息后,忍不住跟春嬷嬷吐槽,“贺礼早就送过了的,我一个小小商户女,这么重要的日子,让我去凑什么热闹?”
周旻有妻有妾、有儿有女,王府府臣也不少。
虽说如今京城,人人都知她是晋王阵营的人,至少明面上还是各自不相往来。
而且她现在还守着孝。
生辰这样喜庆的日子,晋王倒也不忌讳。
春嬷嬷笑吟吟帮秦姝整理着衣裙,道:“殿下何等样尊贵的人?每日求着拜见的人不知有多少。晋王殿下召见,那是何等样荣耀?小姐这话可不许让人听了去。”
秦姝笑道:“哎呀知道啦,嬷嬷这话说了好几遍了。”
因秦姝还守着孝,所以就算是晋王生辰,她也只是穿了浅蓝色素裙,头上只簪了一根缠枝梅的金簪和几朵绒花。
到了王府,下了马车,秦姝直接被带到了东跨院的轩朗阁。
这是一处小小的暖阁。
两层的八角阁,前后是花园子。
此处绿树多于花草,一进院门,便有种沁凉清幽之感。
园子里人不多,门口站着晋王贴身侍从常安,见秦姝过来,笑眯眯朝秦姝行了个礼道:“秦姑娘到了?王爷已经等候多时了。”
秦姝赶紧还了一礼,跟在常安身后,进了阁内。
此处八角阁应该是晋王处理政务、接待府臣的地方。
正面首位摆着案几和矮凳,案几上摞着高高几摞折子和书籍。
下首处两边各有两排十几张案几,案几后面铺着藤席。
常安带着秦姝上了二楼,在门口处停了下来,示意秦姝自己进去。
秦姝奇怪地看了常安一眼,慢慢走了进去。
入门就是一座竹屏。
透过竹屏,依稀可以看到晋王一身常服、没有束冠,正坐在一张案几前自斟自饮。
秦姝朝常安点点头,绕过屏风,走到周旻下首五六步远处,跪下行了大礼,“民女秦姝,参见晋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