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除了要求做脸,还在交换着各种口味奶茶和点心的口感。
第一个女孩子出去之后,消息很快疯传开来。
不过一会儿,岸堤上八成多的女子都被吸引了过来。
秦姝的小摊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舞台上表演的歌舞都无人欣赏,连舞妓和乐妓都跑进帐子看热闹去了。
帐子里排不上号的女子,在外面小摊上挑选自己喜欢的胭脂。
不到两个时辰,秦姝带来的胭脂膏子被哄抢一空。
秦姝趁机将提前做好的开业当天的邀请帖拿了出来,“这是本店开业当日的邀请帖,凡是拿着这张帖子来店里的贵客,开业当日所有产品一律半价销售。只限女子进店哦。”
近百张邀请帖被一抢而空。
湖北岸的“盛况”,让湖南岸打算借此机会“大展身手”的年轻男子看得目瞪口呆,纷纷打听对岸发生了何事。
有好事的游舫主打听了,将事情原委告诉了南岸的人。
程宗浩也在这些人当中。
只是如今的他早已不复往日荣光。
他爹程袤,半月前被贬谪至临北道一个不足三百户的边关小县做县令。
算算日子,如今只怕还在半道上。
大哥进京打探消息,在京中蹉跎一月一无所获。
最后还是魏太师让人送给他一只锦盒,锦盒里放着一张颜色发白、质地脆弱到一碰就碎、面额万两的假银票。
一家人围着那张假银票,研究探讨了一晚上,没明白魏太师此举到底是何意。
难道魏太师在暗讽程袤品行不端、做事不力?
还是说他是纸糊的老虎,一碰即碎?
后来程夫人小心翼翼说了一句,“这个,是不是咱们送过去的那张银票?”
程袤当即否定,“银票刚刚送去才几日,与这张能一样吗?”
眼前的银票,像是存放了数千年之久的旧物,可那些银票却看起来都很新。
怎么可能是同一张?
话虽如此说,程袤心里还是有了疑影。
如今,剩下的银票已经还回去了,秦景昌又触壁自尽,小秦氏已经送出府。
就算小秦氏没有送出府,她也未必知道,问了也是白问。
想求证,根本无处求证。
难道要他们跑去秦府,质问秦家大小姐,秦宝怡替嫁入程府带进来的银票是假的吗?
第120章 我秦姝没有吃剩饭的习惯
替嫁本就是违背盟约、失信于人。
儿媳进门一日,便打儿媳嫁妆银子的主意,更为世人所不耻。
若再因为怀疑银票是假的,去找被替嫁的秦大小姐要说法……
那他程家以后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不要说程家几辈人都别打算在官场上混,只怕这世间的唾沫星子,也能把他们家给淹没了!
尤其,那日秦大小姐当众退婚,又派家仆来程府追回嫁妆。
当着那么多围观的百姓,秦氏族长还拿着嫁妆册子一样一样的比对。
程夫人怕嫁妆银子少了,秦家人闹起来太难看,就给他们打了十五万两的借条。
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借条,不止盖了私章,还摁了手印。
若送出去的银票是假的……
程袤根本连想都不敢想。
那张银票连同那只锦盒,一起进了程府的炉灶。
程袤临行之前,严厉警告自己的儿女家人,绝对不允许再去招惹秦姝。
因为魏太师让长子程宗玮带回口信:只要程袤在任上做出点成绩,仍然有起复的可能。
若在这节骨眼上再出乱子,那他程家才当真是万劫不复!
有任何事,等他东山再起以后再说。
程宗浩看着湖对岸女子模糊的身影,内心跟神色一样复杂:这个女子,本是他未过门的妻子。
若无那场变故,再有半月,便是他们的婚期。
*
湖对岸,秦姝等围观的女子各自带着自己的收获,三三两两离开之后,将提前留下的水粉和乳膏给了前来助阵的舞乐妓,便带着众人回府。
剩下的这两日,足够女孩们口口相传的。
今日发出去的邀请帖,能到店一半,她的新店就不缺人气。
青柳、青梅都很兴奋,坐在马车里还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小姐真是聪明,做得什么都是最好的。小姐是没发现,那些姑娘们就算不冲着咱们的胭脂膏子,只说那些精巧的点心和奶茶,也是非常受人欢迎的。”
青柳笑道:“不如小姐再开一家点心铺子,一定卖得极好。”
秦姝微微地笑: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银子。
单是爹娘给她留下的这些店铺田产,她哪怕躺着吃租金,也足够一辈子衣食无忧。
开胭脂铺子,本也不是为了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