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恋人失格(139)

作者:锦城客 阅读记录

于是——这位富人直接造成了蒋旭的死亡,但除了一笔赔偿金以外,她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那个女人甚至还出席了蒋旭的葬礼。在葬礼上掉了几滴眼泪,恳切地对蒋旭表达了歉意——带着她的丈夫与女儿。

只是,一出殡仪馆,她们夫妻俩就有说有笑地,走向了自己的车。

身后,跟着她们懵懂的、尚未知事的小女儿。

听说,蒋旭的死,发生在他们带小女儿去学校报道的途中。

多好的一家人。

蒋旭死得七零八落。她们活得富有完整。

直观点说,蒋旭死得好冤。真的好冤。

但谁在意?谁会为他伸冤?

他的亲友和气地款待了富人,等着瓜分赔偿金;而他的女儿——

如果是以前,她会站在原地大拍巴掌,为此欢呼为此喝彩。

可这个时候,她已经连喜悦这种情绪都没有了。

只剩麻木。

先是妈跑了,再是没了爸,我的去留成了很大一个问题。

在这场葬礼之前,我还面临了几个亲戚的关心和安慰。

这些选择性装聋作哑的大人,以己度人地以为,我在因为蒋旭的离开而伤心——就算蒋旭曾经打我、骂我,那又算什么呢?我是蒋旭的女儿。女儿就是该爱爸爸的。

哪怕爸爸的皮鞋跟踩在女儿的太阳穴上,手机砸中女儿的眉骨,泼过来的热汤顺着女儿的头发往下流。

女儿也是该爱爸爸的。

“不管怎么样,他都是你爸”“你爸还是爱你的,只是不善于表达”“子女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他打你是为你好啊,伤在你身痛在他心”“你妈跑了,你爸一个人拉扯你多不容易”……

在我还不是一具空壳的时候,这些话总是萦绕在我耳边。嗡嗡嗡嗡嗡。

……够了!

所以,在她们眼里,我只不过是个失去双亲的可怜孩子,并且是个面容姣好的女孩子。

我知道她们打的什么算盘——养到十八岁,如果找到个不错的人家,或许能收获一大笔彩礼费,而她们只需要添置一副碗筷而已。

还附赠一笔赔偿金。

稳赚不赔的买卖。

她们为此短暂争论了一下抚养权。

只是,当她们在葬礼上,发现我一滴泪都没有掉过时,她们像约好了似的,同时取消了收养我的打算。

于是我被送去了福利院。

后来我对这次遭遇进行了一番复盘:

在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里,父亲和母亲一样,都是一个人最亲密的人。

而同样在这个道德伦理体系中,一个人最亲密的人死去了,她的反应并不应该是面无表情,而应该是痛哭流涕仿佛要跟着那人一起死去。

这样才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

也才能被这个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这样以来,才能够成为这些人眼中的“正常人”,获得他们的喜欢、怜爱、疼惜、尊重……总归都是些利好的情绪。

反之,就会成为他们眼中的“异类”,获得他们的鄙夷、害怕、排斥……等等不利的情绪。

我毕竟还是需要继续活着,活着就难免要融入这个社会,成为一个被社会接受的“正常人”。

所以,我虽然没有了情绪,但我必须装出有情绪的样子,并且这些情绪必须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

在朋友找我倒苦水的时候我应该面露怜悯,在老师出糗的时候我应该和同学们一起大笑,在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应该伤神落泪。

在意识到该这样去做之后,我也确实做到了,成为了大多数人眼中的正常人,和他们一样有着情绪起伏的人。

上天收走了我的情绪,却放大了我对他人情绪的洞察能力,这让我在捕捉到他人情绪中浅层的部分之余,还能捕捉到那藏在表面下的、更为微妙的、隐晦的情绪。

这样一来,我便更加清楚,在面对一个人的时候,该做出什么样的情绪反应,才能符合这个人的期待。

这让我伪装得很好,从来没有被任何人拆穿过。

利用伪装去迎合别人的情绪,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我越来越长于这件事。

以至于后来我成功追到然然,也不得不说有这个特质的功劳。

在福利院的时候,也是利用这一点,我讨好了殷女士。

初见殷女士时,她银白的头发盘得一丝不苟,穿着深灰色的羊绒大衣,袖口露出一截镯子,一看就是上等货。

她一来,一众和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孩子就在她周围围成一圈。

福利院的孩子们多多少少都有点早熟,学会了一点与年龄不相符的察言观色。

从殷女士的穿着和气质看来,跟着她走之后的日子,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