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轻声安慰道:“郡主,无需害怕,你现在已经安全了。”
郡主赵沐熙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带着颤抖:“贤王哥哥,您的再次救援,沐熙无以为报,若非您,我真不知自己会遭遇何种厄运。”
贤王微微颔首,眼神坚定:“郡主,不必言谢,保护你是我分内之事。”
贤王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安排将郡主赵沐熙安全送回她的家中。
一路上,车轮滚滚,尘土飞扬,气氛显得凝重而庄严。
郡主望着贤王那沉稳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她明白,若无贤王的果断与英勇,自己可能早已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当马车终于抵达郡主的家门口,贤王亲自下马,小心翼翼地扶郡主下车。
他温和地说:“郡主,愿你今后一切顺遂,好好保重。”
郡主轻轻点头,眼中充满了感激与敬意:“贤王哥哥,您的恩情,沐熙铭记于心,愿您也一切安好。”
贤王微微一笑,转身离去,那挺拔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却在郡主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郡主久久地凝望着贤王离去的方向,心中默默地祈祷,愿贤王一生平安,万事顺遂,经历了这么多次的危险,郡主赵沐熙也开始变得成熟和会感恩了。
这场惊心动魄的经历,虽然已经结束,但它所留下的记忆,将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烁在郡主的心中。
当九王爷得知爱女郡主安然归来的消息时,那长久以来压在他心头的重担终于得以卸下。
他的眉头由紧锁转为舒展,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在王府中,他步履轻快,口中低声自语:“熙儿平安,天佑我熙儿。”那一颗为女儿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刺史大人昌书,也是情难自禁,喜极而泣。
他紧握的拳头,显露出内心的激动。
回想起郡主失踪的那段日子,他的心如同被重锤击打,如今郡主平安归来,他心中的欣喜如同泉水般喷涌而出。
为了表达对贤王赵忻帆的深深感激,九王爷与昌书决定亲自前往贤王府拜访。
他们准备了精美的礼物,带着满心的感激,踏上了前往贤王府的路程。
到达贤王府,九王爷率先上前,向贤王深深一揖,语气中满是诚恳:“贤侄,此次小女得以平安归来,实乃吾之大幸!我那心呐,就像久悬半空的巨石轰然落地,九皇叔这颗老心脏才算归了位。”
贤王连忙扶起九王爷,谦逊地回应:“九皇叔言重了,救助郡主乃是本分之事,无需多礼。”
昌书也上前,神色恭敬,眼中闪烁着敬意:“贤王殿下,贤王殿下,您就像那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希望之路,若不是您,我妻恐陷万劫不复之地,我这心呐,都快碎成八瓣了,您的大恩大德,昌书没齿难忘,若有机会,昌书定当全力回报。”
贤王微笑着摆手:“二位不必如此,郡主平安,我也甚感欣慰。”
九王爷的脸上洋溢着感激之情,他的声音里充满了真挚的谢意:“贤侄,你的再一次援手,真可谓是雪中送炭!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九皇叔我定会铭记在心,他日必有回报。”
贤王微微一笑,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脸上的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人心。
他轻轻摆手,那优雅的姿态仿佛在轻描淡写地化解九王爷的重负。
“九皇叔不必如此,救助郡主本是义不容辞之事,郡主吉星高照,我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您无需挂怀,更不必言及回报。”
昌书站在一旁,他的直率性格让他直言不讳:“贤王殿下,我昌书是个直肠子,这份恩情,我定会铭记于心,您若有吩咐,尽管告知,我定当全力以赴。”
贤王的笑容更加灿烂,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微微转身,双手背在身后,身姿挺拔,宛如一棵傲然挺立的青松。
“昌大人,本王所行之事,并非出于求取回报之心,如今郡主安然无恙,我们大家的心都可以放下了。我只希望我们今后能够同心协力,为百姓谋福祉,守护这一方的安宁,这便是最大的回报。”
九王爷和昌书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的眼中都流露出对贤王的钦佩之情。
九王爷轻轻捋了捋胡须,感慨地说:“贤侄有如此胸襟,真是百姓之福,九皇叔我愿与贤侄携手,为天下苍生贡献我们的力量。”
昌书也急忙点头,表示赞同:“贤王殿下的高义,昌书愿追随左右,为百姓尽心尽力。”
厅内的气氛变得和谐而温馨,就这样,三人在贤王府中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