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师太和尼姑们鉴于她身怀六甲的状况,忧心忡忡地劝她切勿过度劳累,她却总是面带微笑,云淡风轻地说道:“我着实未觉疲累,真的。我仅仅是想竭尽全力,为这里略尽绵薄之力。”
伴随着时光的悄然流逝,那片荒地在韦舒窈不辞辛劳的辛勤耕耘下,渐渐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绿油油的菜苗纷纷破土而出,仿若在向她虔诚致敬。
然而,随着孕期的不断推进,她的身体也一日比一日沉重起来,可她那颗执着的心依旧支撑着每日的劳作,哪怕只是静静地守望着那些茁壮成长的菜苗,她也感到心满意足。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骤然打破了这份宁静祥和。
韦舒窈满心牵挂着那些尚且幼小的菜苗,全然不顾自身的安危,匆匆披上蓑衣,奋不顾身地冲入雨中。
泥泞湿滑的道路让她举步维艰,可她的眼眸之中唯有对菜地的深切担忧。
在菜地里,她全神贯注地扶起被风雨无情击倒的菜苗,小心翼翼地为它们加固支撑。雨水无情地浸透了她的衣衫,她却毫无察觉。
当师太和尼姑们心急火燎地寻到她时,她已然全身湿透,却仍旧在菜地里忙碌不停。
师太满怀疼惜地将她带回寺庙,赶忙为她熬制了驱寒的温热汤药。
第122章 五年后,离开寺庙
韦舒窈满怀愧疚之意,轻声说道:“师太,我又给大家添了麻烦。”
师太却只是微微摇头,温柔且慈爱地回应道:“舒窈,你的一番心意我们都能够深切感受得到,但也要精心照料好自己的身体啊!”
自那以后,韦舒窈在菜地与杂物间之间往返穿梭,越发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
她心中明了,自己不仅要为寺庙贡献一些力量,更要为即将降临人世的新生命担负起责任。
而寺庙里的师太和尼姑们,也给予了她更为深厚浓郁的关爱,彼此之间的关怀呵护如同亲人一般,温暖诚挚,沁人心脾。
时光匆匆,韦舒窈迎来了她的临盆时刻。
灵光寺内,紧张而忙碌,师太和尼姑们准备热水,整理床铺,忙而不乱。
为了确保一切顺利,她们迅速请来了经验丰富的接生婆。
在简陋的床铺上,韦舒窈忍受着阵痛,汗水湿透了她的发丝,面容扭曲却眼神坚定。
她的每一次呼吸,都似乎在与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对话。
屋外,师太和尼姑们焦急等待,心中默默祈祷。时间仿佛凝固,每一秒都显得漫长。
终于,一声清脆的啼哭打破了寂静,韦舒窈疲惫却幸福地流下了泪水。接生婆抱着男婴,满脸喜悦地宣布:“是个男孩!”
韦舒窈望着孩子,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慈爱。
寺庙内洋溢着喜悦,众人围拢过来,看着这个新生命,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韦舒窈轻抚孩子的粉嫩的小脸颊,低声承诺:“孩子,娘定会永远守护在你身旁,无论未来的道路布满怎样的艰难险阻。”
这时,师太赶忙问道:“是该给这孩子取个名字了。”
韦舒窈面露恳切之色,说道:“师太,烦请您帮我为孩子取个名字吧!孩子的父亲姓赵…”
师太微微颔首,沉思片刻,而后说道:“依我之见,就让这孩子取名叫赵禅逸吧!取这名字,乃是期望孩子日后能有超脱尘世的闲适心境,不为世俗纷扰所困,自在安然地度过一生。”
韦舒窈一听,眼中闪过一抹欣喜,忙不迭地对师太答谢道:“师太,这个名字取得甚好,就依您所言,取这个名字了,多谢师太您的费心。”
说罢,韦舒窈轻轻地将孩子抱在怀中,目光温柔地凝视着他,喃喃自语道:“禅逸,我的孩子,愿你此生顺遂无忧,能如师太所期望的那般,拥有一颗超脱尘世的心。”
师太微笑着看着这对母子,心中满是祝福与欣慰。
寺庙里的尼姑们也纷纷围拢过来,看着襁褓中的赵禅逸,嘴里不住地说着吉祥的话语。
从此,赵禅逸这个名字便伴随着孩子,在寺庙众人的关爱与呵护下,开启了他未知却充满希望的人生旅程。
随着时间的流逝,韦舒窈的目光始终充满爱意,当然她依然种着她的瓜果蔬菜。
寺庙里的众人也用他们的关怀,细心照料着这对母子。
孩子在大家的呵护下成长,他的每一个微笑和动作,都为寺庙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这个小生命,如同曙光,照亮了每个人的心。
这一晃,四年已过。
小禅逸已满四岁,其眉眼酷似贤王,仿若一个模子刻出。
每当韦舒窈凝视孩子,往昔的甜蜜便涌上心头,贤王的身影在记忆中挥之不去。她紧抱孩子,心中泛起淡淡的忧伤:“近五年未见贤王,时光漫长,不知他今况如何,想必他已另娶,儿女成群,恐早将我忘却,可我怎能轻易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