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朝堂之上,群臣纷纷挺身而出,为贤王求情,他们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言辞恳切,一心想要为贤王争取一线生机。
正值边关紧张之际,辽国的威胁日益临近,贤王作为摄政王,曾以赫赫战功铸就了不朽的威名。
在历次的战役中,他以坚定的指挥和无畏的勇气,引领着军队赢得了无数荣耀的胜利,所以贤王往昔战绩赫赫,威名远扬。
深知贤王军事天赋的大臣们,异口同声地向圣上进言:“圣上,国难当前,与辽国之战迫在眉睫,贤王战功显赫,经验丰富,若由他领军出征,定能守护我朝的安宁,击退来犯之敌。”他们面带忧虑,眼神中流露出对贤王的深厚信任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切。
圣上端坐于龙椅,神色凝重,深思熟虑着群臣的忠言。
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与权衡,圣上认同了大臣们的意见。
决断之时,圣上毅然拍案而起,声如洪钟地宣布:“朕意已决,释放贤王,命他速速整编军队,准备迎战,扞卫我朝河山!”这一宣言在朝堂中回响,透露出无上的威严与坚定的决心。
圣旨如同急风骤雨般迅速传达,贤王在接到圣旨的瞬间,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
重获自由的他,心中首先浮现的是舒窈那温柔的笑颜。
他深知自己已有好几日未归府,舒窈必定是满怀忧虑,日夜期盼。
在即将投身战火之前,他渴望与舒窈深情告别,期盼她能在府中安然等待,共迎他胜利归来的那一天。
他跃上马背,策马扬鞭,向着贤王府疾驰而去,马蹄如鼓点般急促,卷起一路尘埃。
贤王的面庞被冷风如刀割般拍打,但他的心只充满了对即将重逢的舒窈的渴望。
当贤王府的大门映入眼帘,他急匆匆地下马,连缰绳都未及系稳,便大步跨入府中。
府中仆役见状纷纷跪拜,贤王却视若无睹,心无旁骛地直奔舒窈的居所。
房门敞开,室内陈设依旧,却缺少了那抹熟悉的身影。
贤王的目光在房内急切搜寻,渴望捕捉到舒窈留下的任何痕迹,绣有鸳鸯的锦被依旧整齐,梳妆台上的铜镜映出他焦急的面庞,窗台上的兰花依旧散发着清香,然而,兰花的主人已杳无音信。
贤王的眼神逐渐失去了光彩,他猛地转身,抓住一名丫鬟的衣领,声音微颤地询问:“王妃在哪里?”
丫鬟声音发抖地回答:“王爷,王妃…王妃已经离开了。”
贤王如被晴天霹雳击中,手无力地垂下,丫鬟趁机退去。
他踱步至桌前,一封书信静静地躺在那里。他手抖着拾起信件,那熟悉的字迹刺痛了他的双眼:“王爷,当你展读此信之时,我已然远在都城之外,离开你,是我心中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但为了您不再为我所累,为了您重获自由之翼,我只能做出这艰难的决断,舒窈深知自身之过,与王爷缘分已尽。若有来世,愿我们生于平凡人家,相伴一生,永不分离,切勿再寻觅我的踪迹,否则我唯有以死谢罪!请放下追寻,愿您另寻佳偶,得一位能与你携手人生的伴侣。愿王爷未来岁月,一帆风顺,健康安宁,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赢得荣耀与尊崇,愿您的余生远离忧愁,幸福永伴你。”
舒窈!
贤王的手指紧攥着那轻薄却重如千钧的信纸,指节因紧握而失色,眼中满是悲伤,他看着此信件,不敢置信。
他的喉咙里挤出一声沙哑而绝望的呼唤:“舒窈,你怎忍心不待我归来…”
他心如明镜,明白这一次舒窈的离去,已是无法挽回。
他即将投身战火,而她已选择了独自面对远方的未知。
贤王的心,如同被利箭穿心,痛彻心扉。
他的情绪失控,对着府中的丫鬟和侍卫爆发出怒吼:“为何不拦下王妃?怎能让她孤身一人离去?”
丫鬟和侍卫纷纷惶恐跪下,其中一个丫鬟大着胆子,声音颤抖地说道:“王爷,真不是我们不留住王妃,王妃是在深夜,大家都睡熟时,静悄悄地爬高墙走的,我们根本来不及反应,而且两个门卫也没注意到…”
“舒窈深夜离府,必有缘由,近日有何人来访?”贤王的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寻求答案。
然而,他这一问,却让在场的每个人头垂得更低,无人敢言,无人敢透露杨妃娘娘的来访,以及杨妃娘娘对王妃的苛责。
正当贤王愤怒的情绪即将爆发之际,他的母妃娘娘突然驾临。
第118章 贤王发怒
杨妃娘娘行色匆匆地迈入贤王府,心中的急切在获悉圣上宽恕贤王后,瞬间化作了满心的欢喜。她心急火燎地想要确认自己孩儿是否安然无虞,一见到贤王毫发未损,她心中那块沉重如山的巨石终于轰然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