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太见她态度坚决,又不禁关切地问:“姑娘,能否告知这孩子的父亲是谁?为何你会选择远离尘世,来到灵光寺出家?”
“师太,他是个极好的人…”韦舒窈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眼眶泛红,似有千言万语难以倾诉。
“那为何你还要远赴灵光寺,寻求出家之路呢?”师太继续追问,目光中满是疑惑与关切。
“师太,这其中的曲折,实在难以一言以蔽之…”韦舒窈的声音渐低,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她别过头去,不愿让人看到她的脆弱。
师太见她不愿多说,便不再追问,只是轻叹一声,温柔地握住韦舒窈的手:“姑娘,既然如此,那就先放下心中的重负。在这里安心调养,待孩子平安降生后,再考虑未来的路。”
韦舒窈闭上双眼,泪水悄然滑落,那泪水顺着她消瘦的脸颊流淌,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悲伤。
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与爱人的甜蜜时光,王府中的委屈与冷漠,杨妃娘娘的刻薄话语…这些记忆如同锋利的刀刃,刺痛着她的心,她紧咬着嘴唇,努力将那些痛苦的回忆压回心底。
韦舒窈深知,命运的车轮已经启动,她必须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未来,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韦舒窈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她面带凄然之色,轻声对师太说道:“师太,我怀有身孕,在这茫茫人海中,不知何处是归宿。如今留在灵光寺,恐怕会给您和寺中带来诸多不便。”她的声音颤抖着,满是不安与愧疚。
师太微微摇头,双手合十,眼中流露出慈悲与坚定的光芒,她温和地说道:“姑娘,不必忧虑,出家人以慈悲为本,怎会计较这些。灵光寺虽小,却足以为你遮风挡雨。你孤身一人,身怀六甲,若此时离去,老尼怎能安心,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是守护你和这未出世的孩子,你只管安心住下,无需有此顾虑。”师太说着,轻轻拍了拍韦舒窈的肩膀,传递着温暖与安慰。
韦舒窈的泪水如断线的珍珠,滚落下来,她感激地说:“师太的恩情,我无以为报。只是担心自己的存在会给寺中带来麻烦,甚至遭人非议,影响寺里的清誉。”她低下头,双手不安地绞着衣角,显得无助而焦虑。
师太再次轻拍韦舒窈的手,语气中满是宽慰:“姑娘,不必过多担忧,寺中众人皆怀善心,定会护你周全。世间的是非对错,不过是过眼云烟,在这寺中,你只需遵循内心,调养身心,平安诞下孩子,他人的言语,不必放在心上,历经磨难,你能来到这里,也是缘分,安心住下,不必拘束。”
韦舒窈听了师太的一番话,心中的忧虑渐渐消散,她哽咽着说:“师太,那我便厚着脸皮留下了,我定会谨言慎行,不给寺中添麻烦。”她抬起头,目光中闪烁着坚定与决心的看着师太。
第117章 万箭穿心般的痛
师太微笑着点头,说道:“姑娘,无需拘谨,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有任何需要,尽管与老尼说。”说罢,师太拉过韦舒窈的手,轻轻握了握,那温暖的触感传递着力量与支持。
韦舒窈抹去眼角的泪水,重重地点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坚强生活,不负师太的慈悲与期望。
在这里,虽然比不上在贤王府的生活那般优渥,但她深知在这里能更安全地把孩子生下来。
她知道,从今往后,她将在这个温暖的庇护下,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就这样,在师太等人的精心呵护与悉心照料下,韦舒窈虚弱的身体逐步有了好转的迹象。
她那原本苍白如纸的脸色渐渐有了一丝血色。历经了几个日夜,韦舒窈终于能够下地行走,虽说脚步依旧有些虚浮绵软,但精神状态已好了大半,她的心中对师太等人满怀感激之情。
而杨妃娘娘这边,早已把韦舒窈的和离书呈递给圣上之后,满心殷切地期待着圣上能够释放贤王。
在她看来,只要韦舒窈离开,圣上必然会宽恕贤王。
然而,数日后,圣上的怒气虽已消减不少,但面对杨妃娘娘的此番举动,圣上却直言杨妃糊涂,未能领悟圣上的真正意图以及朝政的繁杂性。
这直接是映射出宫廷之中的人心叵测和权谋争斗的激烈。
同时,也将杨妃娘娘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她却未能洞察圣上的心思。
在宫廷的权力棋局中,杨妃娘娘的行动无疑是一场充满风险的博弈。
她或许高估了自己在圣上心中的影响力,她的鲁莽,可能在圣上眼中是对皇权的挑战。
在这宫廷之中,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精心筹谋,杨妃娘娘此举,也许是出于对贤王的关心,但方法不当,反而可能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