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锅二十多碗,全被这些书生给卖了去了。
他们走后,阮白泠又煮了一锅,来集市吃早饭的人都乐意吃个热乎的,面、馄饨这些都要五文钱往上了,再配个油条油饼,那就得冲着十文钱去了。
这蛋花汤倒好,有鸡蛋,还热乎,才两文钱,再配个油条刚好。
蛋花汤在集市上本就不愁卖,大家尝了阮白泠做的蛋花汤之后,也就再也吃不下别家的,一上午两锅根本就不够卖,经常三锅五锅的煮。
有时候一大早,就有人拿着盆拿着碗过来等着,买回去在家喝。
有个七八岁的小孩天天来集市提家里买早点,看到他们这边排队买鸡蛋汤,也过来打了一盆回去。
这一盆五碗的量,收了他十文钱。
回去后,他爷爷一瞧,冷着脸嫌弃的一哼:“真是有卖的就有买的,在水里打点鸡蛋,再撒点葱花就能卖钱,多少钱买的这么一盆?”
小孩平日里最怕他爷爷,他爷爷又是个爱挑理的,他垂着头不敢说话。
“给你十文钱买豆浆回来,你买了鸡蛋汤回来,是不是把剩下的钱私藏了?”爷爷冷着脸问他。
“十文钱都花了,我一分钱都没有剩下!”小孩一听他爷爷冤枉他,他忍不住把什么都说出来了。
“十文钱!十文钱你就买了这个?”爷爷倒是没有揪着他的耳朵让他退了去,但是对他冷嘲热讽一番,仿佛他买了一碗蛋花汤,被人坑了十文钱去,整个人生都完蛋了,是个少有的傻子,智商不健全。
他喋喋不休的责骂的时候,奶奶尝了一口:“我觉得这个蛋花汤蛮好喝的,比豆浆好喝,下回你自己喝豆浆,我们喝蛋花汤。”
小孩的爹娘也尝了一口:“我们倒是也觉得这个好喝,爹要是不乐意喝,以后就单独给爹打豆浆回来,省的下回挨骂。”
爷爷冷哼一声:“你们就惯着孩子吧。”
“爷爷,你要是不喝,把你那碗给我喝吧。”一旁的小孙女说。
“去去去,你要我饿肚子啊?”爷爷想着喝一口,然后嘲笑他们,这么普通的蛋花汤都能夸的下去,结果尝了一口,立刻说不出话来了。
别人问他,他还嘴硬,说一般。结果就因为嘴硬,后来每天早上,他都单独喝豆浆,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几个喝。
后来者老爷子每天早上多了个早起遛弯的习惯,其实是偷偷去摊位上自己喝一碗,然后再回来。
原本顾安知计划每天早上卖两锅赚八十文,结果每天都能赚个二百文上下,就算去掉成本,一天也能赚个一百七十文上下。
全村的鸡每天下的蛋都快不够他们俩用的。
顾安知对阮白泠说:“你看我说什么来着,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咱们一个月虽然花了三钱银子,可是咱们两天就赚回来了摊位费的钱,现在咱们卖凉皮一天赚一钱左右,卤下水又一钱,加起来一天能赚三钱多,要是每天都能这样赚,一个月能赚个□□两银子呢。”
□□两银子放在村里,够一家人一年的花销了。
要是盖间房子,买些砖顾工人回来,五六两就够了:“咱们下个月就把砖房给盖了吧。”
“先不忙盖房的事,咱们俩忙,等着秋收之后,咱们休息一阵子,专门看着盖房子。”顾安知想着,他们的摊位也就夏天的时候卖凉皮还好,冬天了没个炉灶,可怎么办?
要是退了这个小的摊位,以后再想租,就不一定能租的到了。
下个月又多雨,凉皮生意必定会受到影响,这个月凉皮能赚三四两,下个月可能就是二三两了。
他们从六月开始摆的摊子,凉皮差不多能卖到十月份,之后天气凉了,就不好卖了,可以保留卤水的生意,还有鸡蛋汤的生意,他们这个小摊位,冬天可得想个办法。
冬天可以用摊位专门卖调料、腌菜、咸鸭蛋什么的,秋天红薯收了,也可以把红薯做些红薯粉,拿过来卖,要是等到冬天,跟陈寡妇商量一下,让她做个粉条的炖菜,然后自己跟阮白泠在旁边卖粉条,想吃现成的就去找陈寡妇,想自己回家炖,就来他们摊位。
这天林哥儿跟阮白泠一起上茅房时,林哥儿问他:“你跟你家相公怎么说的,这几天看他像是收心了,都不帮陈寡妇的忙了,陈寡妇有什么事,你男人都让你去帮她,会避嫌了,他对你挺不错的,心里有你。”
阮白泠不知道要怎么跟林哥儿说,顾安知根本没把他当夫郎,一直把他当男人,还想给他和陈寡妇制造机会,想要撮合他和陈寡妇呢。
“他是对我挺好的,可是他不喜欢我……”阮白泠心中苦闷,忍不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