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白泠想请他到家里去吃完饭,不过家里也没什么,又不好意思开口。
村长也知道他们家拮据,想要代替他们请农官回家吃饭,被农官给拒绝了:“你们村能有人种已经算是帮了我大忙了,吃饭就不必了。”
农官走后,阮白泠听了不少村民们的闲话,都是对红薯不看好的话。
“农官亲自过来帮忙种,当官的能有那么好心?怕是这红薯不好种。”
“别看他们种了那么一大片,估计一半都活不了,定是那农官知道这红薯苗脆弱,得细心照顾,才亲自过来帮忙。”
“别到时候种了九十斤,收成连三十斤都不到,到时候就有热闹可看了。”
……
阮白泠也是有些担忧的,但是被顾安知胸有成竹的样子感染了,也有了信心,三天时间,把所有的红薯都种上了。
二叔二婶知道他们摊位租好了,三天时间帮他们编了两个大框,让他们挑着方便一些。
一大早,顾安知挑着两个筐领着阮白泠去了狗蛋家坐马车。
狗蛋收了他们车费,被娘骂了一顿,说都是一个村的,还收什么钱啊,钻钱眼里去了不成?
狗蛋被骂了之后有些羞愧,看到他们两个挑着担子:“正好我早上没有吃饭呢,你们卖我一份,就当付几天车费了。”
“你还没问我们卖的是什么,多少钱一份,就直接买?”顾安知掀开盖在两个筐上面的布给狗蛋瞧,“我们卖的是凉皮,五文钱一碗。”
这五文钱的价格还是顾安知和阮白泠商量过的,他们那日在集市溜达了一圈,也看了看县城的物价。
一文钱能买两个馒头,菜包子两文钱、肉包子三文钱一个。
茶叶蛋一文钱一个,素面五文钱一大碗,加了肉的七八文到十文不等。
他们凉皮虽然放的菜多,也好吃,可是不用开火,不用挑着柴火进县城,而且没有荤腥,若是开价太高了没有人买,不如就跟那素面差不多价格,卖个五文钱一碗试试水。
狗娃瞧了瞧,一个筐里放了没见过的凉皮,一个筐里放了各色调料、蔬菜,还有案板菜刀。
“虽然没吃过你们这个凉皮,但这村里谁不知道白哥儿做菜好吃,你这凉皮也差不了,我可得尝尝鲜。”狗娃不管好不好吃,就想着照顾照顾他们生意,图个心理安慰。
“你可是我们第一个顾客,全国第一个吃凉皮的人。”顾安知让他把车开稳一些,他们俩在车上给他拌凉皮。
狗娃听他说话心里高兴,忍不住笑起来:“我就是个破赶车的,在家被爹娘念叨,在外头被城里人瞧不起,到了你这,还成了全国第一了。”
这凉皮拌的快,阮白泠三两下就给他弄出来一碗递了过去:“我们帮你赶车,你坐到后头来安生的吃。”
“好嘞。”狗娃接过那碗凉皮,看着跟宽面条差不多,本以为味道差不多,可是尝了一口之后,眼睛都亮了。
这凉皮滑嫩,加了黄瓜和洋葱以及阮白泠自己酿的醋,增添了爽口,还有这昨晚现炸的辣椒油,增添了香味,正好这几日升温,吃这爽口的东西正好增添食欲。
狗娃嘴里的凉皮还来不及咽下去,就忍不住给他们竖大拇指,“这也太香了,以后怕是不但收不到你们的车费,还要倒给你们钱呢。”
第18章
顾安知看向阮白泠:“狗娃那么喜欢吃,这也算是个开门红了吧。”
阮白泠也高兴,看着他时眼睛都是弯弯的带着笑。
原本月末还要给四十文的车钱,现在只需给三十五文钱就好了,而且他原本还对凉皮生意没有信心,看见狗娃这么喜欢,市集上的人也会喜欢,也算是安了他的心。
到了集市,俩人先把摊位打扫了一番,那日瞧着小,其实前面还是可以放个矮桌,供顾客坐着吃。
左边的大一些的摊位,摊主还没来,位置大的很,不仅前面能放四张桌子,有笼屉有大锅还有个炒菜的小锅。
右边是个卖炸油条、油饼、糖果子的,摊主是夫夫俩,男人矮胖矮胖的,长了一张忠厚老实的脸,夫郎是个瘦高个,圆脸细长眼,脸上长了些雀斑。
隔壁摊子的男人不说话,闷头干活,夫郎笑起来很和善,对待客人的态度很好,摊位前人来人往,生意不错。
对面一个面摊一个馄饨摊。
每个摊子前面人都很多,但是他们的摊位却一个人没有,一上午过去,除了两个好奇问问他们卖的是什么的人之外,一单都没有卖出去。
阮白泠心急的不行,自我怀疑起来,是不是不该做凉皮生意,应当先做一些大家都吃过的东西,这凉皮没人吃过,谁也不愿意花五文钱来尝试没见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