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现在都快七十了,没准过几年人就没了,可不得被后起之秀代替么。
“我再有本事,也是因为老师教的好。”顾安知谦虚的说。
“你可别瞎说,我可没教你这些。”知府将信收好,“这几天我就给陛下上折子,顺便将你的信一并送过去,我在京城也有些人脉,可以疏通一下,将这封信顺利的送到皇上面前。”
上次顾安知的信就是知府利用人脉疏通,将信顺利的送到了皇上面前,不然没有人脉,别说顾安知的信了,就算知府亲自写信,也送不到皇上的面前。
……
皇上一直都没有忘了顾安知,牧轻语前阵子回到京城,写了游记,送给了皇上一本,皇上还挺喜欢牧轻语写的游记,还出钱鼓励牧轻语出门采风写游记,多让皇上知道一些各地的风土人情。
牧轻语算是陛下的一双眼睛,像牧轻语这样的,还有好几个。
他们让皇上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天下事。
牧轻语在陛下面前将顾安知一顿夸奖,说他为了让更多的学子有个安心读书的地方,自掏腰包租了院子,买了几百册书,用两文钱的低价租给读书人看。
他把顾安知夸得天花乱坠,其中还提到了顾安知的自助餐厅,说只要一百文钱,里面的肉、菜随便吃,在他们这些富贵人眼中,顾安知就是在做慈善。
皇上以前虽然是农民,但是他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了,早就忘了苦日子了,他也觉得顾安知就是在做慈善:“真是个好孩子,朕没有看错他。”
当初皇上当着百官的面夸奖过顾安知,顾安知有出息,他脸上也有眼光。
其他官员看了牧轻语的游记之后,也到皇上面前夸奖顾安知,夸奖顾安知,就是在夸奖皇上有眼光,陛下心里高兴。
正好顾安知在这个时间段送信给皇上,就更加畅通无阻了。
他送信的时候也巧,皇上刚看完了他的信,夸奖了一番,还给顾安知回了封信,鼓励他努力读书,并且给他的自习室赏赐了五百本书。
这信和书都交给牧轻语,让牧轻语顺道送过去。
牧轻语还未出发呢,京城出了一件大事。
皇上带着皇子大臣们出去打猎的时候,遇到刺客,大皇子替皇上挡了一刀,伤势严重,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束手无策,皇上想到了顾安知献的青霉素。
大臣们都拦着:“顾安知就是个种田的农民,又没有学过医,他救活了夫郎的弟弟,可能就只是巧合,怎么能随意用在大皇子身上?”
皇上对待大皇子的感情不同,皇后在他还是个小老百姓的时候,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其余的皇子公主都是他做了皇帝之后,后妃生的。
大皇子和长公主对他来说是儿子女儿,其他的子女对他来说就是皇子公主,并不怎么亲近。
平日里皇上非常疼爱皇后生的这两个孩子,若是大皇子死了,怕是要引起朝堂动荡。
牧轻语也担心,若是皇上用了顾安知献上来的药方,大皇子还是死了,怕是会连累顾安知,以皇上对大皇子的疼爱程度来看,非得把顾安知判个满门抄斩不可。所以牧轻语拦的最积极。
皇上不能看着大儿子这样等死:“朕以前还是一个种田的农民,从来没做过皇上,不也做了皇上,他没有做过大夫,怎么就不能做出救命的药?而且最近他来信说开了医院,已经救了十几个人,都活了,证明这药有用。”
皇帝不顾众人反对,直接拍板做了决定,给大皇子用青霉素。
皇后也支持皇上的决定,其他大臣们再怎么阻拦也没有用了,只能焦急的等着。
若是大皇子好了,顾安知直接飞黄腾达,若是大皇子死了,顾安知满门抄斩。
而且大皇子死了,不仅仅是顾安知一个人倒霉,所有官员都得跟着倒霉,都要承受皇上的震怒。
尤其是负责这次狩猎的相关官员,都得掉脑袋。
牧轻语一晚上没睡着,都在想要不要派人快马加鞭的去找顾安知,让他赶紧跑。
他与顾安知虽然接触的时间不多,但他已经把顾安知当做自己的好友了,给阿年写信的时候,还顺便给顾安知写一封信过去。
要是顾安知没了,他得难受死,而且阿年还要靠着顾安知呢,要是顾安知没了,阿年也没了工作,估计去别的地方做店小二,也没有顾安知给的待遇好,更不可能跟着顾安知一起到京城来做官。
阿年在他面前本来就自卑,顾安知倒了,阿年非得跟他分手不可。
幸运的是大皇子青霉素不过敏,挺过来了。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顾安知都不知道自己全家老小的性命在鬼门关里走了一趟,三个月后,他在家接到了皇上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