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以为要后面才会轮到隅章县呢,没想到居然是第一个。
得知选隅章为第一个试种点的是沈华筝,伍县令就更加惊讶了。
但惊讶过后,他又觉得沈华筝做出来的决定都是有她的道理的。
毕竟人家是上林署令。
总之不管隅章县是因为什么入选的,这次这次土豆种植他会全程参与,说不得史官日后在记录这段史实的时候,还会在里面提到他的名字。
哈哈哈!!!
林知府知道沈华筝一行人远道而来,肯定累了。
场面上的话他并没有多说,而是直接带着沈华筝等人去行馆安置行李,然后再用午膳。
早在得知钦差大臣和一众京官会在今日到隅章的时候,伍县令就命人置办了席面,为他们接风洗尘。
这里的吃食虽然跟京城的比不了,但还是可以让他们吃个新鲜。
沈华筝原本想着先去看看地,又觉得也不差一顿饭的时间,正好也到饭点了。
大家一路舟车劳顿,用完午膳再睡个午觉,下午再开始工作好了。
来到隅章县后,谢将军就跟他们分开,带着人回军营去了。
西北军的驻地离县城不算远,如果真有什么事,他们马上就能够找到谢将军。
*
沈昭年正打算到宫里找景宁帝,却在宫门口遇见了兵部尚书宋大人。
宋大人有些惊讶:“沈大人,你也来找陛下?”
沈昭年也没想到在这里会遇到宋大人,还没未等他开口,宋大人似是想到了什么——
“沈大人,你这次来,该不会是为了平雨镇的事吧?”
宋大人越想越觉得可能性很大,这次平雨镇的事情涉及到了驿站。
而且,那名突然发狂的男子闯入驿站的时候,小沈大人和前去西北的官员可都在里面呢。
想必沈大人应该是为了小沈大人的安危着想,这才进宫面圣的。
不过,从驿站上报的消息来看,那人很快就被制服了,当时并没有人受伤。
也算是万幸了。
若是朝廷派下去的钦差出了事,那麻烦可就大了。
更别说,那名钦差还是小沈大人。
到时候就算陛下没反应,沈家和周家也得闹翻天。
沈昭年:“没错,想必宋大人也收到了消息,知道有人强闯驿站的事。”
宋大人“嗯”了一声,“不止驿站,平雨镇的事情我也有所了解。此番前来,正是要将此事禀告陛下。”
见到驿站上报的消息时,他一开始是感到惊讶,然后便是一阵后怕。
原本这种事不该来麻烦陛下,可平雨镇的位置有些特殊,让人不得不多想。
不管是不是他多想,反正把事情禀告陛下总是没错的。
听到这番话,沈昭年便知道宋大人也意识到了平雨镇事件的不妥。
“那便一起吧,正好我也是因为此事前来的。”
除了宋大人知道的情况,沈昭年还得到了另外一些消息,也是跟平雨镇有关的。
今日进宫面圣,得一起禀告陛下。
第435章 你这是何意?
用完午膳,沈华筝和在行馆里休息了一会儿,就在伍县令的陪同下带着一众司农寺的官员先去看了看土壤和土豆出芽的情况。
土壤没有问题,接下来就看土豆了。
京城送来的土豆薯种比他们提前十天左右到达隅章县,由隅章县的人在照顾着。
虽然沈华筝已经提前交代了该如何照顾这些种薯,可她还是有些不放心,得再去看一看。
毕竟这些土豆才是此次土豆种植推广的重中之重。
土豆想要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在来西北之前,沈华筝已经了解过这边的情况了。
现在正值初春时节,西北地区夜晚的温度偏低,会减缓土豆出芽,得适当做一些催芽的措施。
由于条件有限,沈华筝让人用大量稻草把所有的土豆薯种包裹起来,最大可能的保证土豆发芽的温度需求。
同时,由于稻草比较蓬松,完全不影响土豆正常呼吸。
而且,土豆发芽也需要湿度,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更易发芽。
考虑到这个问题,沈华筝也细细嘱咐过了,必须有人时不时往稻草上洒水,提供土豆发芽需要的湿度。
土豆被稻草包裹了起来,由于自身的呼吸作用,快速发芽的概率也大大提高。
沈华筝和司农寺的官员分头行动,每个人都蹲下来仔细查看土豆的发芽情况。
伍县令在一旁也很紧张,他知道这批土豆很重要,接下来的土豆种植也要靠这些“种子"。
这些土豆刚从京城送来,伍县令一直都亲自照顾,当成宝贝一样呵护着。
沈华筝和司农寺的人都仔细地看过了,发现这批土豆基本上都已经发芽了,这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