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偷听我心声后,惊动全国吃货大佬/被读心后,大佬们手持筷子吃吃吃(582)+番外

作者:余苼升 阅读记录

一想到女儿在外受苦,沈昭年心里就堵得慌。

以前沈恪庭也离京出过几次公差,可沈昭年从来没有担心过。

女儿长这么大,还从未离开过他们,跟这几个皮糙肉厚的臭小子又怎么一样?

沈恪思沈恪恒兄弟俩眼中也都露出担忧,他们心里的想法沈昭年一样,都觉得沈华筝很有可能怕家里担心,在信里报喜不报忧。

哪怕在外面吃了苦,她也会偷偷咽下,不跟家里人说。

以前沈恪庭出公差的时候,他们只会觉得很正常。

大哥本就是探花出身的翰林院编修,自然得经过一番磨练。

妹妹就不一样了,她在司农寺不过是个闲职。

家里也没指望她升迁,或者立下什么大功。

这次若不是陛下的旨意,她实在没有必要吃这个苦。

虽说他们早就知道沈华筝打算在年后跟着西北军去西北考察市场,可自行去和领着旨意去是两码事。

前者可以自行安排食宿,也不必那么赶。

后者在赶路时的各种限制会多上许多。

虽然知道沈华筝不管去哪,都会带上许多吃的。

可外面哪有在家中舒服,更别提他们还是带着陛下的任务在赶路。

在沈昭年父子几人的想象中,沈华筝现在饿得连脸都瘦了一圈了。

沈恪庭:???

周氏忍不住笑了:“放心吧,筝儿离京的时候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全都带得很足。”

当时得知沈华筝要以钦差的身份到西北去推广土豆种植,周氏也担心得一晚上都没睡好。

第二日一大早,她便起床让人收拾女儿的行李。

可以说几乎沈华筝所有的行李,都是周氏帮着收拾的。

沈华筝到底带了多少东西,带了哪些东西。

沈昭年父子四人可能不太清楚,周氏却是知道的。

周氏看着丈夫和儿子们:“筝儿除了带吃的,还带了不少零嘴点心,酱料。就连茶叶都带了不少。以筝儿的性子,怎么可能在吃的方面亏待了自己。住也是住在驿站,可能条件比不得家中。但至少简单的需求都是能够满足的,也安全。”

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周氏自然心疼。

可如今筝儿已经不是以前闺中那个事事要靠着他们的稚女了。

她已经入朝为官,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上林署令了。

如今筝儿的身份有了如此大的转变,有些事情哪怕再不舍,他们也得放手让她去做。

虽然不指望筝儿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可身在官场,有些经历还是得让她去体验一下。

听着周氏的话,沈昭年父子四人也都反应过来。

是了,筝儿在吃东西这方面何时委屈过自己?

再说了,她厨艺绝佳,又常有巧思。

总是能够将现成的食材和其他的吃食相结合,制成美味的吃食。

如此说来,他们的担心确实有些多余了。

就算旁人都饿瘦了,筝儿也不太可能饿瘦。

当然,吃胖的可能性也不太大。

至于住的嘛,虽然驿站算不上多舒服,但也还凑合。

想明白后,沈昭年父子几人意识到沈华筝哪怕离京也不会过得太苦,自己刚才都是在瞎操心,

他们的心情顿时又好了起来,面前的美食自然也要继续。

沈家众人又纷纷拿起了筷子,乐滋滋地吃了起来。

若不是今日这顿晚膳,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茶汤还可以做成火锅锅底。

因着沈华筝,沈家人吃过的火锅种类算是不少了,什么辣锅,清汤锅,菌菇锅,粥底火锅,卤水火锅还有各种海鲜锅,药膳锅,鸡煲都尝了个遍。

这些火锅都各有各的美味,各有各的特色。

茶汤鸳鸯锅的口感算不上是最好的,但胜在新意。

这两种锅底简直就是清爽与浓郁的完美结合,一点都不会觉得腻味。

茶汤锅底清新醇和,就连牛油麻辣锅底都带着雅致的香味。

现在桌上剩下的都是素菜,跟荤菜一样,各种素菜在茶汤锅中涮熟以后,口感也跟以往有所不同。

有了汤底的浸润,在品尝到食材本身的美味时,还能够感觉到那抹清爽的茶香。

对于爱茶的人来说,这种感觉简直是太美妙了。

沈昭年用筷子将刚涮好的花菇送到嘴边,轻轻吹了吹。

花菇肉质肥厚,在茶汤锅里被煮得鲜甜脆嫩。

一口咬下去,先是感受到花菇的厚实腴滑和悠长的香味。随之而来的,便是清幽的茶香。

沈昭年感受着唇齿间那宜人的香气,眉眼都舒缓开来。

茶香嵌入食香,这种口感实在是太妙了!!

周氏也用筷子夹起一块油面筋,送到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