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晴儿和赵明亮看了看竹简上的印章,赵明亮还伸手掂了掂竹简,又握住两头弯了弯,然后点点头,表示认可这种材料。然后又询问到:“聚财,那限购条例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聚财用手比划着细细和两人说:“道林县这边的惯例,孩子都成亲之后就会分开单过,父母跟哪个孩子的都有。因此,就我们粮店附近,比较熟悉的居民为例。一般每户是五到六人,多一些的也就七八人。这种七八人的家庭,一般有一半是老人和孩子。因此,按照八人一天的饭量算,差不多要六斤左右。一斤大米能出两斤干饭,也就是只要三斤粮食,全家人肯定能吃饱。但是这个光景,大部分的人家肯定是舍不得吃干饭的,如果熬成粥,那么就更多了。因此我们合计,每户每天限购两斤,您二位觉得如何?”
赵明亮提醒了一句:“咱们这只卖白米,挡不住会有人拿去其他粮店换成粗粮,这样算的话两斤也尽够了。”
聚财压低了声音回:“正是如此,而且我们也考虑到粮食总量的问题。因为夫人这边暂时也无法确定后续粮食数量,我们打算就按一共只有两百石粮食规划。这样,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最多卖三十斗粮,也就是三百六十斤粮食,这样算下来。两斤一户,也就够一百八十户人家买的。”
聚财说到这里停了停,询问的看向方晴儿:“道林县城东是富人区,城北以读书人为主,城南和城中大部分是普通居民,城西以底层人民居多。道林县虽然只算中县,但是富裕程度和人口都远比普通的中县要多,人口有四千户左右。一百八十户还是太少了些,不知是否会违背灶王爷的初衷?”
方晴儿想了想,只是问:“那每户限购一斤呢?”
聚财拱了拱手,然后回复:“回赵夫人,如果每户限购一斤,那么对人口偏多的人家来说,恐怕是杯水车薪,他们还是得购买高价粮食才能保证家人温饱。”
方晴儿点点头,说到:“按每日五百户算,粮食能撑多久?”
聚财迅速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面上画了起来,然后回道:“赵夫人,如果每日供满五百户,只能撑二十四日。”
方晴儿点点头:“先按这么做,剩余的粮食我想办法尽快弄来。”
聚财拱手应下。
第170章 您可听说过黄竹镇灶王爷显灵一事?
然后三人又商量了一下具体的卖粮事宜,最终决定:从后日开始,居民可用户籍办理竹简制成的购买凭证,办理当日起即可购买,每一张竹简可用半月,盖满十五个印章之后,带户籍和竹简过来更换新的。白米三十五文一斤,每户限购两斤。粮店周围不可出现争抢、推搡、插队等情况,一经发现,直接收回购买凭证。
既然已经决定了后日开始卖粮,那么要准备的事情就多了。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首日要卖出的粮食。这个方晴儿准备先跟王掌柜在王记粮铺里头确认一个位置,然后明晚直接把粮食放进去。
另外还有一个事也很重要,就是粮铺的人手。虽然是平价卖粮,但是毕竟有一千斤的粮食放在铺子里,也不排除会有铤而走险的人,所以保障粮食的安全也很重要。
这一点,赵明亮倒是提出可以从赵家村叫二十个护卫队成员过来,加上王记粮铺之前信得过的伙计,一共也有三十号人,大概就差不多了。这些人的工资,几人商量过后定下为每人每天十文钱,可以要现钱也可以折算成粮食。
如此商量了一顿,事情的框架就基本上定了下来。
商量得太入神,这会子已经过了饭点了,直到几人的肚子都开始咕咕叫了起来,三人才回过神来。方晴儿赶紧让聚财和赵明亮稍坐一会,自己转到了内间,把早上摆上来的三份猪脚饭和六个馒头装到了客栈的盘子里头,端了出去。
方晴儿把饭放在各自面前,然后把馒头放在那两人中间,然后才开玩笑道:“早上想着你们今天过来,特意多备了几份,想着边吃边聊,王掌柜没有来,他那份我可就正好省下来。”
聚财这一上午谈事情的时候,总能闻到一股若有似无的肉香味,只是不好开口询问。这下子饭端到面前,看着上头油汪软糯的猪脚肉,鼻间嗅到愈加浓郁的肉香,这才知道香味的来源原来在这里。聚财连忙拱手道谢:“让夫人破费了。”说完还打趣了一句:“也是我爹今天没有口福了。”
这话说得三个人都笑了起来。三人开始用饭,聚财也是有一段时间没吃过肉了,昨天他爹好不容易把腊肉取了出来,又让他放了回去,他还以为只有等方晴儿两人下次去店里,他才能吃上肉呢,没想到今天在赵公子赵夫人的客栈,居然也能大快朵颐。